所有文章社會與科學閱讀筆記 少吃多動減肥無效,這是因為《大自然就是要你胖》 by 鼠叔 2025-01-03 by 鼠叔 2025-01-03 46 🔍 前言打開生存開關你從未注意過的尿酸果糖如何啟動生存開關?自身生成的果糖吃太鹹也會胖大自然就是要你胖關閉生存開關為何人會復胖原來尿酸是個重要指標 鼠辣觀點EP17|開關飲食法,讓你避開發胖的生存開關《大自然就是要你胖》下 鼠辣觀點EP17|開關飲食法,讓你避開發胖的生存開關《大自然就是要你胖》下 2025-01-04 鼠辣觀點EP16|少吃多動照樣胖,這是因為《大自然就是要你胖》上 2025-01-01 Search Results placeholderPrevious EpisodeShow Episodes ListNext Episode 前言 我最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大自然就是要你胖》,作者理查.強森(Richard J. Johnson)博士,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教授,擔任執業醫師和臨床科學家超過 25 年。他對糖及果糖在肥胖症和糖尿病的作用具有開創性的研究,這本《大自然就是要你胖》以超簡單的理論向大眾解釋:為何變胖容易減肥難?明知不可行,卻還是停不下嘴、吃不停?甩油、甩糖、降血壓,現代人擺脫不了的三高困擾,背後有何奧祕?這些問題,原來竟有同樣的答案!• 吃果糖 ( 水果、蜂蜜、手搖飲)• 高GI飲食• 沒補充維生素C• 喝水喝不夠• 吃太鹹• 吃太鮮通通會激發身體開啟「生存開關」難怪吃不對,少吃多動減肥根本無效。 打開生存開關 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的報告,從2017年到2020年,成年人的過重與肥胖比例高達50.3%,這意味著每兩個台灣成年人就有一人過重或過胖。2020年WTO的全球肥胖年報更指出,台灣是東亞地區肥胖盛行率最高的國家。肥胖與許多慢性疾病密切相關,例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 強森博士提出了有趣且衝突的觀點:脂肪堆積曾是救命的關鍵。 脂肪對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如此,對人類祖先來說也是一樣。人類從遠古時代一路進化的過程,脂肪有時候真的是重要的救命防線,所以在我們身體中有一個生存開關,讓我們身體往堆積脂肪的方向進行,這個開關是大自然設計來面對危機用的,遇到飢荒,身體的脂肪就可以派上用場。打開「生存開關」的機制則是,當身體出現氧化壓力,不斷消耗細胞要用的能量「ATP」就會觸發「生存開關」警報,讓身體拼命囤積脂肪,幫你度過難關。現代人哪有什麼生存危機?所以過時的生存機制就導致你變胖。 我們吃進的食物,會直接分解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縮寫:ATP)供細胞使用。 我們吃下肚的卡路里,一般都會轉化成立即可用的ATP。但是身體覺得遇到壓力,譬如說ATP不足,就會把我們吃下去任何東西,都把它轉化成脂肪。ATP不足就很像是一個訊號,你可以認為這是一個壓力來源。 強森博士說,最常見的壓力就是「缺水」 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件事,脂肪可以成為動物脫水時的水源。 自然科學家很久以前就知道,動物是可以靠體內儲存脂肪,在必要時進行代謝提供水分。 鯨魚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肥的動物,他們厚厚的脂肪層除了可以在寒冷的海域發揮隔熱的作用。 這些脂肪也是它重要的水分來源。 鯨魚、海豚、海豹這些動物是不會喝海水,他們是從攝取的魚類或脊椎動物身上獲取水分。但是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水分需求都是來自於體內的脂肪的燃燒代謝。 生存在缺水環境的動物,都演化出這樣的特殊能力,會攜帶額外的脂肪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一個容易啟動生存開關的東西,叫果糖。 以熊冬眠為例,每到秋季,美國黑熊跟灰熊的食量都會增加,常常每天要吃下近兩萬大卡的熱量,讓體重迅速增加。而熊最喜歡吃的食物是水果和蜂蜜,這些食物有滿滿的果糖可以增肥。 你從未注意過的尿酸 許多超重或進入糖尿病前期的人,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如果引發結晶,出現在關節之中,導致局部發炎,就是痛風。 強森博士早期研究課題是尿酸,尿酸是人體正常新陳代謝產生的產物,身體主要透過尿尿移除尿酸,也有部分尿酸會在腸道中被吸取分解。 然後強森博士發現,當人體尿酸濃度升高時,血壓也會升高。 所以一開始他是懷疑尿酸,可能跟高血壓有關,可是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高尿酸? 經過統計顯示,整個二十世紀人類的尿酸濃度一直呈現升高的走向,高血壓和肥胖患者也同步增加,所以他推論是可能跟飲食有關。 大家都知道,喝酒跟紅肉都會造成尿酸濃度升高,可是他調查這段期間,人類紅肉的攝取量並沒有增加太多,這個罪魁禍首是果糖。 由於人類數百萬年前發生基因突變,導致人類的尿酸濃度比大多數哺乳動物來得高,最初這種突變只有導致尿酸濃度略微提升1-2毫克,增加到3-4毫克,這還在正常範圍。 可是當西方飲食普及之後,特別是酒精、還有富含糖跟鮮味的食物變得普遍,人類體內的尿酸濃度就進一步升高了,今天的平均值已到達5-6毫克,在美國人甚至有多達2000萬的人,尿酸濃度更高。 所謂的高尿酸標準 : 女性為6毫克,男性為7毫克,超過這個標準就稱為高尿酸血症,這些人最可能發展出痛風,雖然造成痛風濃度變高的原因很多,包含遺傳跟腎衰竭,但高尿酸濃度或痛風的存在,強烈暗示飲食中具有活化生存開關的成分。 因為尿酸是果糖代謝中一項主要的產物,所以毫不意外,痛風患者是世界上最容易罹患肥胖症跟代謝症候群的一群人,有將近四分之三的痛風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一半以上有肥胖症,一半以上有慢性腎臟病,而且大多有脂肪肝,四分之一有第二性糖尿病,而且他們的心臟病發生率也是最高的。 果糖如何啟動生存開關? 果糖的代謝方式與葡萄糖不同。葡萄糖主要用來產生ATP(能量),而果糖在代謝過程中會消耗ATP,導致身體誤以為進入低能量狀態,啟動生存開關以堆積脂肪。此外,果糖代謝還會產生尿酸,尿酸會對粒線體造成氧化壓力,進一步減少ATP的產量,刺激脂肪儲存,甚至導致胰島素阻抗。 這就讓身體對胰島素失去敏感度,即使有胰島素也無法將血糖送往細胞,細胞失去養分,自然而然會覺得累、沒有精神、沒有力氣、容易餓。 於是就出現惡性循環,代謝果糖要消耗ATP、尿酸會減少ATP產量,產生胰島素阻抗,吃再多也無法送能量給細胞,於是就想吃更多。 缺少ATP,身體認為面臨危機,於是就打開生存開關,幫你把能量存成脂肪了。 說到抗氧化,很多人都會想到維他命C,維他命C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避免身體受到氧化壓力。如果沒有攝取足夠維生素C可能會罹患壞血病,讓人感到疲倦、壓抑、出血跟關節疼痛。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既然維生素C這麼重要,那我們為什麼沒有合成維生素C的能力呢? 作者推論是,缺少製造維生素C的能力,反而有利於人類生存? 這讓我們對於果糖更敏感、更容易發胖,促使我們比較容易堆積脂肪,以面對各種環境的挑戰。也就是說,進化讓我們不會製造維他命C,就有點像是要增加我們對於儲存脂肪的敏感度,因為在遠古時代,有一頓沒一頓的,所以身上有沒有脂肪,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自身生成的果糖 既然果糖會讓人胖,那所以我們不要吃果糖,盡量少糖,不就可以順利減重嗎? 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果糖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就是人體自行合成的果糖。 人體有一個機制叫做多元醇途徑,可以將葡萄糖轉化成山梨醣醇,再將山梨醣醇轉化成果糖。 所以很多無糖糖漿中用的人工甜味劑,就是用山梨醣醇,可惜在人體還是會轉化成果糖。 所以哪怕喝啥低卡、代糖食品一樣會胖。 另外我們也常聽到有人吃澱粉也會胖。 其實也跟多元醇途徑有關,身體其實也會把葡萄糖轉化成果糖,但是不同碳水化合物的效果不同,只有容易快速分解成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才會觸發。 那具體來說要怎麼量化? 可以用升糖指數(GI)來表示。一般來說,升糖指數高於70的食物就被稱為高升糖食物,因為在消化後會迅速釋放葡萄糖,常見的有麵包,特別是白麵包,還有米飯、馬鈴薯、薯條跟餅乾。 這就是吃澱粉也會胖的原因。 果糖代謝的機制 吃太鹹也會胖 接著還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也會讓你發胖的無熱量物質,那就是鹽。 自然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動物都喜歡舔鹽。 為什麼動物喜歡舔鹽,原因尚不清楚,因為鹽的味道雖然不錯,可是也會讓動物口渴。 紐西蘭曾經研究過,讓牛增加鹽分攝取,可以幫助增重。 所以鹽是否為啟動生存開關的一種方式。 前面說過,脫水會刺激身體開啟生存開關。 脫水通常是飲水不足或水分流失,不過食用含鹽的食物也可以造成脫水狀態,產生口渴的感覺。 反過來說,喝水可以關閉這個開關嗎? 在英國、德國跟美國分別有三項不同的研究都顯示,鼓勵兒童多喝水可以減少肥胖發生。 在德國的研究中,從學校引進飲水機,學童的飲水量每天增加一倍,跟沒有配備飲水機的學校相比,他們超重的風險降低了三成。 瑞典也正在進行一項大型研究,希望確定能增加飲水量是否也可以減少成年人的肥胖症。 另外不只是鹽,甚至鮮味似乎也可以刺激我們身體合成果糖。 人除了酸甜苦辣等味覺,我們還有第五種味道,也就是鮮味。 在中國有一項對於1萬名成年人的研究調查發現,攝取大量麩胺酸的人,罹患肥胖症的風險顯著增加。 強森博士推測,人之所以喜歡麩胺酸、AMP和IMP所帶來的鮮味,會不會是因為這些物質都跟生存開關是有關係的,因為三種物質都可以生成尿酸,而高尿酸又會影響ATP產能,進而開啟生存開關。 大自然就是要你胖 人類身體演化的結果就是容易胖,一不小心脂肪就堆積了。 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現代人吃下太多的果糖,有人可能會說: 「沒有啊~我都無糖飲食」 其實果糖無所不在,有些人怕胖所以不敢吃飯,把水果當飯吃, 當然吃水果適量是好的,可是大量吃水果來取代飯就不對了。 特別是台灣人太會種水果了,水果不甜還沒人要買咧。 再來台灣人太愛喝飲料了,到處都可見手搖飲。 根據財政部的統計資料,2022年4月,全台各類型的飲料店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萬6千家,比便利商店還多了1萬多家,而且店數在過去成長是67.6%。 這些飲料當中,含糖飲料佔了絕大部分,而且加入飲料的糖不是蔗糖,而是高果糖、玉米糖漿,這些糖的組成,至少有一半是果糖。 所以為何台灣成為東南亞肥胖冠軍,果糖可能就是重要的關鍵之一。 根據2013年到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中,發現國人每週會喝一支含糖飲料,而且高達四成人每週喝七次以上含糖飲料,也就是幾乎天天都在喝這飲料。 再加上精緻化的飲食,想不胖都難。 所以這樣聽起來,好吃的食物全都有害健康,該怎麼辦? 不管是甜味、鹹味還是鮮味,都會啟動生存開關。人類對這些口味的偏好可能是演化的結果,因為大自然鼓勵我們去尋找、識別和食用這些食物,就是希望我們吃下的這些食物可以促進脂肪儲存。 強森博士說大自然就是要你胖,這是因為人有太多機制,可以打開我們生存開關了。所以我們要怎樣關閉生存開關,對抗大自然為我們累積脂肪這個事情呢? 說穿了就是要讓我們身體的能量夠用~ 好像我們每天都吃非常多東西,實際上身體還是覺得能量不夠,根本吃不夠營養,於是就認為還在飢荒狀態,當然會啟動生存開關了。 如果我們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給身體,就可以關閉生存開關,具體來說應該要怎麼做呢? 關閉生存開關 ▮ 糖 首先,當然是要控制糖分攝取,戒掉含糖飲料,留意食品標籤,你一定會發現總是不知不覺吃了一堆糖。糖攝取量減少為每日總攝取熱量的10%(長期目標為5%),請你完全戒除含糖飲料 ▮ 碳水化合物 減少高升糖碳水化合物,多吃全穀類、低升糖蔬菜和高纖維食物 水果攝取量限制在每日2-3份,分次食用,避免果乾、果汁、糖漿及濃縮果汁 ▮ 蛋白質 蛋白質的攝取,強森博士建議將紅肉、帶殼海鮮每週限制攝取兩次以下,盡量是以魚類、乳製品、家禽,還有植物是蛋白為主的飲食。 ▮ 脂肪 油脂的選用上,他會選擇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也就是橄欖油或是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 鹽分 另外,鹽的攝取量也應該限制,因為鹽跟含糖飲料一樣,也會導致脫水。 大多數人每天會吃10到15克的鹽,但是他的建議是5到6公克。那鹽的來源大部分是加工食品,所以你只要吃外食隨隨便便,你吃的鹽一定超標。 所以如果一定要吃偏鹹的食物,請大量喝水,而且在吃鹹食之前先喝水,甚至可以預防口渴,阻止生存開關活化,或嘗試用其他調味料來代替鹽,比如說是香料、生薑、檸檬、洋蔥、辣椒粉,或者是醋。這些調味料都可以在不啟動開關的狀態下提供風味。 ▮ 水 要避免自己落入脫水狀態,不過怎樣知道自己喝的水夠不夠? 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尿液的顏色,深黃色表示喝水喝得不夠。正常排尿量歸每天1.5公升,所以每天喝2.5公升到3公升水是不錯的目標,通常會產生淡黃色的尿液。 歐洲食品安全局建議男性每天攝取2.5公升的水,女性則是2公升。由於大部分的水是從飲食中攝取,所以要建議普通人每天喝6到8杯水,一杯大概是250毫升。 另外一種方法是每餐喝一整杯水,兩餐之間再喝1到2杯水。換句話說,每當吃飯或吃零食都要喝一杯水。如果處於炎熱或乾旱的環境,還可能必須補充更多的水分。 ▮ 乳製品 另外鮮味的問題,實驗室的動物必須攝取相當大量的鮮味食物,才會引發體重增加,所以少量的鮮味應該沒有關係。 但是啤酒是絕對例外。另外像是帶殼海鮮或說尿酸濃高的人,可能要更嚴格控制鮮味食物的攝取。那如果說要降尿酸的話,牛奶中的蛋白質可以降低尿酸濃度,因為降低尿酸跟降低痛風還有糖尿病的風險有關。 由於全脂牛奶跟乳酪含有飽和脂肪有增加膽固醇的風險,所以可以選擇低脂牛奶、優格等低脂乳製品會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你的LDL膽固醇濃度在健康範圍,全脂牛奶跟奶油依然是不錯的選擇。 但請注意,還是要限制高鹽味加工乳製品的攝取量 ▮ 咖啡、茶與巧克力 近年多項研究發現,都發現喝咖啡能降低痛風發作率。一天喝2~3杯咖啡能降低至78%,一天喝4杯以上咖啡則能將痛風發作率降低至43%。 曾有體外實驗發現,咖啡因能降低尿酸合成,因此除了咖啡外,喝茶也有類似的效果。 抗氧化黑巧克力所含的類黃酮類素,是一種超強抗氧化物,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E的50倍、維生素C的20倍,勝過藍莓、紅酒等。 可提升體內的抗氧化能力,抗自由基。 ▮ 酒精 減少或戒除飲酒- 若一定要喝,請小口品嚐,不要快速豪飲,並補充水分 ▮ 維生素C 再來最建議補充的是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刺激尿酸從尿液中排出,還可以阻擋尿酸對細胞能量工廠的運用,有助於阻止生存開關活化。 不過劑量應該限制在每天500至1000毫克之間,因為劑量過高可能會增加腎結石風險。這是攝取足夠水分的另一個原因,水分可以減少結石的風險。 強森博士推薦的開關飲食法,幫助你關閉生存開關 為何人會復胖 為什麼節食成功以後,常常會復胖。大多數人都希望重返年輕時代的體重,可是即便達成,卻只能吃旁人一半的飯量,生活未免也太悲慘了。 你想要正常攝取食物並保持精力充沛,可是身體卻希望儲存多餘的脂肪。這看起來是不可能解開的矛盾。 這種狀態叫做「鎖定」 身體的能量大多由細胞的能量工廠產生,也就是粒線體。 這種能量以ATP形式存在,驅動體內的生長過程,維持新陳代謝。 攝取果糖以後身體會產生尿酸,會形成氧化壓力,造成ATP產量減少。 最後這些熱量會以脂肪跟肝糖形式儲存在體內。 不過身體會認定,你在減重前的體重才是正常的,所以會將體重減輕視為生存威脅,調整新陳代謝速率做因應。 所以你的新陳代謝就成為你的敵人。然後在我們變胖的時候,生存開關會一直活化,會產生氧化壓力,會對細胞內的能量工廠,還有身體器官部位造成損害。所以你的粒線體會慢慢變小,功能下降,那粒線體能產生能量也不如以往。 這樣等於又重新設定新陳代謝的基礎值,降低能量的產生跟運用,隨之而來就是體重增加。 如果真的想要避開鎖定,關鍵在於恢復粒線體的能力。 還好粒線體是可以恢復的,強森博士推薦可以嘗試間歇性斷食,或從事耐力型運動。 間歇性斷食方法有好幾種,比如說常聽到的168或是52斷食法。這是模仿祖先在野外生存,有一餐沒一餐的狀況。 間歇性斷食除了可以減少總攝取熱量之外,還有其他好處,例如生存開關不活化,進而降低能量工廠氧化壓力,甚至還可以刺激粒線體生長,降低胰島素抵抗,跟全身性發炎,以及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罹患風險。 另外一種恢復粒線體的方法,就是運動。 根據研究顯示,你自然步行速度跟粒線體的品質呈現正相關。步行速度較快的人,壽命較長,整體健康狀況也比較好。步行速度慢的人,可能是因為骨骼肌疲勞增加或ATP濃度低。 所以他鼓勵大家可以先從散步開始,再逐步拉高強度,比如說像快走、跑步、遊泳或騎腳踏車。 最有成效的運動時機是在斷食之後,或者是運動前不要吃任何碳水化合物。 運動時間至少要持續一小時,每周三到十次。 這是因為粒線體的生長過程,需要時間才能活化。少於三十分鐘的運動很難達成效果。 不過也要注意運動強度。 當人提高運動強度,血液會開始累積乳酸,不僅會讓人感覺疲勞,高乳酸的濃度也會阻礙粒線體燃燒脂肪的效能。 所以需要找到合適的運動強度,讓你既可以持續運動一個小時,又不會累積乳酸。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可以用呼吸強度或跟你可不可以對話來判斷。 到達正確的運動強度時,你應該可以保持對話,但感覺可能會有點累。 如果你運動的時候,覺得講話喘度跟休息時一樣,就表示強度太輕松。 如果沒有辦法跟人對話,那就表示你的運動強度太高了。 最適合改善粒線體的運動強度,稱為Zone 2運動。 強度相對較低,運動心率大約是最大健康心率的70%。 Zone 2運動有助於增加粒線體數量,並促進老化粒線體的清除。 原來尿酸是個重要指標 最後稍微複習一下如何關閉生存開關,核心在於恢復身體能量平衡,避免ATP不足。 以下是幾個具體方法: 健康飲食:選擇低果糖食物、限制高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並適量攝取水分。多吃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與富含Omega-3的魚類。 運動習慣:進行Zone 2運動(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或騎自行車,每週三至十次,每次至少一小時,有助於改善粒線體功能。 補充水分與維生素C:足夠的水分攝取可避免脫水,維生素C則能幫助尿酸排除,減少粒線體氧化壓力。 間歇性斷食:採用16/8或5/2斷食法,降低能量需求並刺激粒線體修復。 看完這本《大自然就是要你胖》讓我醒悟到,原來困擾我多年的痛風,是身體對我最好的警告。 也難怪我嘗試了168斷食、運動,體重是有減下去了,但身體檢查還是有紅字,三不五時痛風還是會復發。 原來我一直以為不要吃高普林食物就沒事,根本就不知道果糖也會產生尿酸,然後尿酸進而也會有高血壓等問題。 所以目前看完這本書之後,開始調整飲食,戒糖是一定要的,然後酒也乾脆戒掉了,原本喝水喝得很隨興,現在列入習慣追蹤項目,每天要求自己最少也要喝到2公升的水。 另外我是個超討厭吃青菜的人,也總是習慣吃飯配菜配肉,現在調整先吃青菜,再吃蛋白質,最後吃飯。 今年首要目標就是降尿酸,把尿酸控制在7毫克以下,希望能藉由調整飲食,讓痛風不要再復發。 買好書做公益 您的購物回饋金將捐至展臂閱讀協會,就讓閱讀不僅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社會需要更多正向的力量。每季會將捐款金額公布在臉書、公益網站上 博客來購書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健康 0 FacebookTwitterLinkedinLINEEmail 鼠叔 我是鼠叔,喜歡研究各種反轉人生的方法。 如果你人生卡關、受夠了每天生活空轉、窮忙的🐹倉鼠人生 請訂閱、關注我,因為能幫助你成功,就會是我的成功。 previous post 一個專門研究變態的教授,最後發現變態竟是自己!《天生變態》 next post 你的存款為何總是消失?因為你沒做好這3個角色!《好好理財》 You may also like 《用心於不交易》... 2025-04-11 股票質壓元大證金... 2025-04-04 iphone語音... 2025-03-30 《反思筆記》從混... 2025-03-29 《一人創業思考法... 2025-03-28 《少年讀人類歷史... 2025-03-21 《做自己的生命設... 2025-03-19 有錢人的書櫃總有... 2025-03-15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 2025-03-14 學校不教,但《早...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