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所有文章閱讀筆記 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 by 鼠叔 2024-11-24 by 鼠叔 2024-11-24 80 鼠辣觀點EP6|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 前言 你覺得台灣政府,哪個機構對台灣影響最大? 也許你覺得是行政院,但對銀行來說,這個答案會是「中央銀行」(以下簡稱央行)。 最主要有兩個原因 : ❶ 央行能決定匯率、利率等貨幣政策 ❷ 央行的政策影響金融體系 世界各國都有中央銀行,只是名稱不太一樣,功用與職責卻都大同小異。例如現代央行的鼻祖位在瑞典,稱為瑞典國家銀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稱為聯邦準備體系,負責決策的是聯邦準備理事會,簡稱聯準會;英國的中央銀行稱為英格蘭銀行;中國的中央銀行叫作中國人民銀行。 說到央行,你有什麼印象? 我自己最有印象的就是,被媒體讚譽為「14A總裁」的彭淮南。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彭淮南在臺灣當過二十年央行總裁,多數執政首長會因為政黨輪替而下臺,應該沒有首長的任期比他久的。他的任期經歷了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四任政府,前後長達整整二十年。 前央行總裁 彭淮南 今天要介紹的書叫做《致富的特權》,副標題是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本書作者包括央行前任與現任理事,對於台灣央行的貨幣、匯率政策有讀到的見解。 今天我們會罵政府無能,看完這本書才知道,房價高漲、人才外流、薪水不漲、產業升級不力,都跟央行這二十多年的決策脫不了關係? 所以台灣央行究竟是下了什麼政策,以及背後的理由為何呢? 央行就像消防隊 央行之所以跟我們息息相關,最有感的就是你手上拿的鈔票。 我們之所以能貨幣做交易,主要是源自於「信任」,大家信任央行所賦予手上紙鈔價值,也就是央行擔保的法定貨幣,簡稱法幣。所以央行其中一個任務就是貨幣政策(俗稱印鈔票) 因為經濟學家相信「適度的印鈔票」有利於刺激經濟。 事實上,當今全球各國央行,長期來說,都是在每年些微增加貨幣供給的。一來,些微通膨有助於經濟成長,因為當通膨是負的時候,反而可能對經濟造成傷害;二來,央行可以透過印鈔來影響利率、進而調節經濟發展。所以當面臨不景氣的時候,有時候央行反而還要「故意製造通膨」進而刺激經濟。 最知名的案例莫過於美國的量化寬鬆(QE) 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美國聯準會的主席是柏南克(Ben Bernanke),他的專業之一就是1929年代經濟大蕭條的歷史。 1929年美國還是「金本位」制度。雖說能防止央行印製過多鈔票而導致通貨膨脹,但在經濟嚴重衰退時,卻也因此沒辦法直接印製鈔票借給銀行,紓解市場「領不到錢」的恐慌。 結果1929年的景氣衰退,在聯準會錯誤政策的加乘下,變成全面性的經濟大衰退。 為了不重蹈經濟大蕭條的覆轍,金融海嘯發生的當下,柏南克便當機立斷,為金融體系注入源源不絕的資金,從2008年至2014年,啟動了三次的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 不過貨幣供給就像水庫一樣,就放水放太多也會出事,許多出現「惡性通膨」的國家,都是由於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政府選擇使用「多印鈔票」來支付公務員、軍人的薪資,或購買食物、軍備、醫療服務等物資。像是辛巴威、委內瑞拉等國家,印太多鈔票,稀釋貨幣的購買力,搞得民不聊生。 所以許多經濟學家將央行比喻為消防隊員,該放水就要放水,該關水就要關水,接下來聊聊央行的水龍頭「利率」 央行的水龍頭 世界各國的央行,被賦予的任務不完全一樣,但都不超出以下四類: ❶ 維持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 ❷ 維持穩定的經濟成長(或充分就業) ❸ 維持金融體系的安定 ❹ 維持利率匯率的穩定 美國聯準會的主要目標是維持物價穩定以及充分就業;臺灣《中央銀行法》則規定,央行的任務有: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還有協助經濟發展這四項。 在美國以及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央行主要是透過調整利率來調節經濟。利率可以說是一個經濟體資金借貸的價格,當利率高,貸款人需要付的利息高、存款人得到的利息也高,會讓人們傾向減少借款、增加存款;當利率低,則是會讓貸款變得更便宜、存款的好處變少,使人們傾向增加借款、減少存款。 不過執政黨來說,會希望央行能常常降低利率水準。背後原因,是因為降低利率有助於刺激經濟。 當利率降低,一般民眾會發現,在銀行存款能得到的利息變少了,而借錢買車、買房時,需要繳給銀行的利息也變少了。存錢所得到的報酬變少、借錢需要付出的代價變低,對於一些想購買較昂貴物品的消費者而言,這似乎是下手的好時機。 好比說,原本買臺100萬的車,車貸要另外付5萬利息,總計105萬;現在利息費用降為3萬,總花費便下降成103萬,等於是「撿到了便宜」。 買氣增加車廠賺錢,是不是就想擴充產能來賺更多錢。 剛好這是公司借錢擴廠,成本也變得較便宜,老闆更願意投資新的廠房與設備了。 擴廠會為建設公司與工地工人帶來新生意,新廠也需要雇用更多勞工,於是整體社會的失業率下降,老闆也賺到更多錢,經濟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 但是… 一切總有個但是。 只用降低利率來拼經濟,效果有其極限,也就是說,低利率是會刺激你買車撿便宜,但你今天貸款買車後,就不可能再去買下一台了吧。 另外,老闆或許因為銷量提升要擴廠,但所有車廠都在擴產,建商與工人接應不暇,建廠費用因此調漲,另外,因為所有車廠都在擴大產能,每個工廠都在找車廠工人,找不到勞工的情況下,車廠老闆可能得透過加薪來吸引人才。此舉雖然對車廠勞工有利,但也會導致車廠老闆的成本提升。 建廠費用與工資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勞工雖然薪資提升了、但物價也上升了,100萬的車或許會漲價到102萬,雖然消費者可以少付些利息,但需要付的錢或許不比降息前少,更別提台灣薪資增長的幅度還追不上物價。 經濟學家相信,長期來說,經濟要有所成長,主要靠的還是生產力提升,因為光靠調低利率等寬鬆貨幣手法刺激經濟,到頭來可能只是造成工資與物價皆漲,但就業率未必能更高。 生產力提升,通常需要靠研發與創新來達成。 低利率只是短期特效藥。 再來長時間的低利率,也容易為經濟體帶來隱患。 借錢投資變得便宜後,有些企業可能會將錢,花在報酬率不高的投資計畫上,降低整體企業的獲利能力;要不就是發現,借便宜資金去炒房更好賺,結果完全沒用在提升競爭力;或是部分經營不善的企業,能借錢繼續活下去,變成殭屍企業,要死不活,阻礙了創新。 台灣央行為何堅持低利率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岱爾(Robert A. Mundell)曾提出所謂的「三元悖論」,也就是固定匯率、自主的貨幣政策、資金自由流動這三者,不可能三者都兼顧,只能任選兩個。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舉例來說,中國選擇自主貨幣政策、穩定匯率,所以必定要限制資金自由進出,本國民眾想要投資海外資產也會受到限制。美國選擇自主貨幣政策、資金自由流動,所以企業與人民就要習慣匯率時常變動。 台灣的選擇呢? 台灣以出口為導向, 當新台幣貶值時,對國內的出口廠商會比較有利。 例如,我們賣一台定價1000美元的電腦到美國,假設新台幣貶值,從1美元兌換30新臺幣貶值到1:32,1千美元能換到的新臺幣,就從3萬新臺幣變成3.2萬新臺幣。 假設假設國內的工資與原物料都沒有漲價,對出口商來說,以新臺幣計價就會賺到更多錢。 就政府拚經濟角度來看,當然新台幣貶值會比較有利。 台灣央行具體的方法就是壓低利率,讓外資流入資金降低,避免貨幣升值。 只是這樣做是有利出口、不利進口,台灣民生用品非常仰賴進口,發電用的瓦斯、煤炭,開車要用的石油,另外像是黃豆、玉米通通要進口。 所以物價飛漲就是正常事,但是大家一定很奇怪,那為何薪資不漲呢? 長期低利率改變台灣社會 回到台灣,我們政策優惠大多聚焦電子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這些企業幫台灣賺進大量的外匯,問題是其它產業呢? 前面提到利率低,企業容易靠借錢存活下去,本該用來提升技術與產業升級的錢,給了這些公司拿來續命。既然都要死不死,又怎能幫員工加薪呢? 然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房地產。 信義房屋物價指數,2002年至2014年,臺灣的房屋價格成長了約200%。與此同時,臺灣人的薪資卻僅成長了15%,顯示一般上班族購買房屋的壓力變大,薪水的漲幅遠遠比不上房價的漲幅。 這是因為利率的下降,也會直接間接造成房地產價格上漲 因為利率下降後,即使房價維持不變或漲幅低,對於打算購買房屋的人而言,每個月要負擔的房貸利息會變少,增加人們購屋的動機。 當愈來愈多人因為利息降低,而願意背房貸買屋後,房屋需求增加,房價便會開始上揚。此時,部分投資者儘管沒有真正的住屋需求,也可能因為看好房價後續漲勢而投入房地產投資;原本猶豫買房者則可能害怕房價之後繼續上漲,而下定決心提早買房。這些行為皆會進一步推升房價。 有趣的是,許多企業會發現炒房比開公司好賺,這時有便宜的資金可以借,是你會如何選擇呢? 書中提到2012年,科技大廠英業達的創辦人葉國一,因為利用人頭戶躲避法規,投資住宅房產賺取數億利潤,而被臺北地檢署起訴。彼時臺灣房地產的價格正邁向高峰,一位科技廠老闆被起訴竟不是因為科技本業出問題,而是因為房地產投資。 總結 最後整理這本書講的幾個重點 : ❶ 央行的作用在於穩定金融 ❷ 央行通常希望溫和的通貨膨脹 ❸ 台灣央行希望貶值貨幣以利出口 ❹ 透過壓低利率來貶值 ❺ 許多殭屍企業在低利下能繼續存活 ❻ 殭屍企業無法給出好薪資 ❼ 低利率房地產也跟著上漲 ❽ 影響台灣長期競爭力 總結來說,我認為長期低利率對台灣真正的影響在於「無法再生出第二間台積電」 經濟要強大,主要來自於生產力提升,需要把資金投入這些產業。 不管是招募人才,購買設備,還是形成供應鍊或產業聚落。 特別是許多新創產業,急需資金與人才,才有機會一展長才。 所以我們看到高漲的房價、萬物皆漲唯有薪資不漲,只是長期低利率下的結果。 之後不管換誰執政都一樣,低利政策不變,萬一哪天沒了半導體幫台灣賺錢,台灣可能就會遇到跟日本失落三十年一樣的問題。 買好書做公益 您的購物回饋金將捐至展臂閱讀協會,就讓閱讀不僅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社會需要更多正向的力量。每季會將捐款金額公布在臉書、公益網站上 博客來購書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投資理財 0 FacebookTwitterLinkedinLINEEmail 鼠叔 歡迎光臨倉鼠人生實驗室,我是鼠叔,一隻不想當倉鼠的倉鼠, 這是一個追求自我成長,持續學習,實驗各種成長方法的頻道。 美國文學家愛默生曾說過: 「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實驗,你嘗試的越多就做的越好」 每週我會分享各種新知、書評、影評、觀點與思維, 請大家跟鼠叔一起玩實驗,希望你嘗試的越多,生活就過的越好, 最後讓我們一起打造夢幻的第二人生吧。 previous post 美國公債·美元教會我投資的事 next post 6年半拿下博士學位的秘密《巨人的筆記》透過記錄改變命運! You may also like 金融界的原子彈是... 2024-12-06 股神躺著打敗一群... 2024-12-03 6年半拿下博士學... 2024-11-26 美國公債·美元教... 2024-11-20 用「經濟學」破除... 2024-11-15 投資開槓桿要是賠... 2024-11-09 影片音效出現,你... 2024-11-08 「一人公司」教你... 2024-11-06 窮人經濟學 : ... 2024-11-02 想法還停留在大腦...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