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生產力心理勵志所有文章閱讀筆記 全球最強生產力專家,教你成功只要「好玩」就夠!《高效原力》讀後感 by 鼠叔 2025-03-05 by 鼠叔 2025-03-05 9 🔍 誰說愛拼才會贏從醫生到YouTuber:阿里的愉悅革命核心概念:拋棄吃苦,擁抱愉悅科學證明:愉悅是生產力的引擎實踐方法:用玩樂解鎖潛能結論:從今天開始,愛玩才會贏 誰說愛拼才會贏 我們一直被灌輸「愛拚才會贏」的觀念,認為成功必須痛苦掙扎、燃燒自己,甚至犧牲健康。但真的是這樣嗎? 英國知名生產力專家 阿里・阿布達爾 (Ali Abdaal)在《高效原力: 用愉悅心態激發生產力,做更多重要的事》中顛覆傳統,提出:「愛玩才會贏!」科學證實,愉悅狀態能提升效率、激發創意,甚至讓你過得更快樂! 今天想要告訴大家,如何透過「遊戲化思維」,把工作變成一場好玩的遊戲,讓生產力自動提升,成功來得又快又輕鬆。 從醫生到YouTuber:阿里的愉悅革命 阿里是個巴基斯坦裔英國人,1994 年 5 月 11 日出生。他在英國長大,媽媽是醫生,他還有個弟弟叫 Taimur Abdaal。從小他就對學習超有熱情,最後考進劍橋大學醫學院,拿到醫學跟心理學雙學位。 2017 年,他開始經營自己的 YouTube 頻道,最初是分享學習技巧和考試準備心得。結果沒想到,越做越大,開始聊生產力、時間管理,甚至創業與財務自由。到了 2025 年 2 月,他的頻道已經突破 620 萬訂閱,成為全球知名的生產力與學習專家。 除了 YouTube,阿里還是一位成功的創業家。他和夥伴共同創辦了 一個教育平台(6med),幫助準備醫學院入學考試的學生。也推出線上課程( Part-Time YouTuber Academy),教人如何透過 YouTube 打造副業。 他的收入來源超多元,根據公開資訊,短短 6 年內,他賺了超過 3 億新台幣! 主要的收入來源包括: YouTube 廣告與品牌合作 6med 的醫學考試輔導課程 個人生產力線上課程 書籍與電子書銷售 投資與其他商業項目 2023 年,他出版了這本《高效原力》(Feel-Good Productivity),分享他對提升生產力的獨特見解。他的理念很簡單:生產力不該是硬逼自己高效,而是要讓自己開心地變得更有效率! 阿里透過自媒體,分享他的時間管理、學習方法和職涯建議,影響全球數百萬人,受到許多學習者、企業家和創作者的大力推崇。 他的成功並非靠拚命加班,而是將熱情與玩樂融入事業,從而實現財務自由與個人成長。阿里的故事告訴我們,從今天起,放棄愛拼才會贏,你反而要用「好玩」開啟無限可能。 核心概念:拋棄吃苦,擁抱愉悅 ▶ 顛覆舊觀念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從小被師長叮囑,彷彿成功必須以痛苦為代價。阿里卻在書中質疑:真的要這麼苦嗎?他回憶自己在醫學院的日子,發現越是逼自己苦讀,越容易感到焦慮與疲憊,反而效率下降。他開始懷疑傳統建議,吃苦當作吃補早就是過去式。 於是,他提出「愉悅生產力」(Feel-Good Productivity),主張「感覺良好才能做得更好」。 這種「感覺良好」不是自我膨脹,而是指正向、充滿動力的狀態。阿里相信,當我們心情愉悅時,思維更清晰、行動更有力。這套理念顛覆了「自律加吃苦」的成功法則,告訴我們:愛玩,才是贏的關鍵。 ▶ 3大步驟實現愉悅 阿里將愉悅生產力拆解為三大步驟,幫助我們從苦幹轉向玩樂: 激勵(Energize):透過遊戲化與自我賦權,讓內在動力如火焰般燃燒。例如,他建議把枯燥任務變成遊戲,激發好奇心與樂趣。 解鎖(Unblock):找出阻礙進步的心理障礙——不確定性、恐懼與慣性,並逐一突破。當我們不再被負面情緒綁架,就能大步前行。 續航(Sustain):面對倦怠(過勞、消耗、錯位),採用省力、充電與校準策略,讓愉悅長久持續,而非曇花一現。 這三大步驟就像遊戲攻略,從啟動動力到清除障礙,再到保持能量,讓我們用玩的心態贏得人生。 科學證明:愉悅是生產力的引擎 ▶ 蠟燭問題的啟示 阿里在書中引用經典實驗「蠟燭問題(The Candle Problem)」來佐證愉悅的力量。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實驗的內容有點像腦筋急轉彎,試想如何將一根點燃的蠟燭固定在牆壁上,而不讓蠟油滴在桌面。大多數人只專注於蠟燭與火柴,卻忽略圖釘盒也能當燭臺。 書中提到有心理學家進行這項實驗,將志願者分兩組,一組在解題前收到糖果,另一組沒有。結果令人驚訝:收到糖果、心情愉悅的那組,成功率遠高於對照組。為什麼?因為正向情緒拓展了他們的視野,讓創意自然湧現。 因為正向情緒能「擴展」我們的覺察力,讓我們看到更多可能性;同時「建構」心理與社交資源,提升長期表現。這背後的動力來自四種快樂荷爾蒙: 腦內啡:運動或壓力後釋放,帶來快樂與能量。 血清素:調節情緒,支撐滿足感,讓我們高效完成任務。 多巴胺:獎勵荷爾蒙,增強動機與專注力。 催產素:連結人際關係,提升交流與情緒。 阿里強調,這種能量並非單純的生理力量,而是內在驅動力、專注與靈感的結合。當我們愛玩時,這股能量源源不絕。 另外愉悅能扭轉負面情緒的傷害。負面情緒釋放腎上腺素與皮質醇,短期內幫助逃避危險,但長期則導致焦慮與健康問題。她研究發現,看正向影片的人心率與血壓恢復更快,而悲傷影片則延長恢復時間。這意味著,愛玩不僅讓你開心,還能「重置」身心,讓你更健康地面對挑戰。 這些科學證據告訴我們:從今天起,別再用苦拚壓垮自己,愛玩才是贏的科學基礎。 實踐方法:用玩樂解鎖潛能 ▶ 遊戲化思維:費曼的旋轉餐盤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的故事是「愛玩才會贏」的絕佳範例。27歲時,他已是康乃爾大學最年輕教授,被譽為一代頂尖物理學家。然而,他卻對研究失去熱情,常躲在圖書館翻閱《一千零一夜》,對工作提不起勁。 直到某天在食堂,他看到學生拋盤子,注意到盤子與校徽晃動的差異。單純的好奇心驅使他開始研究,儘管他覺得這問題不夠「重要」。 費曼回憶,年少時他愛探索平凡事物,比如水龍頭流水的曲線,這種玩心曾是他熱愛物理的原點。於是他決定重拾這份態度,「跟物理學玩耍」。他花幾週建立方程式,解釋盤子在空中的運動,同事不解,他只輕描淡寫說:「為了好玩。」這份玩樂最終帶他回到量子電動力學的老問題,開發出光與粒子的交互理論,贏得諾貝爾獎。費曼證明,愛玩不僅能找回熱情,還能創造非凡成就。 ▶ 如何遊戲化人生 阿里從費曼的故事還有自己熱愛打魔獸世界的過程,發想與提煉出遊戲化思維,並且提供四個步驟: 第一、決定你的遊戲性格: 阿里說他曾瘋狂打《魔獸世界》,其中一個樂趣就是選角色。打遊戲的樂趣啟發他,將工作變成遊戲。 書中提到,人如果能扮演「適合自己的角色」,能夠帶出我們對工作的冒險精神。其中有8種遊戲性格供我們參考,我們大部分的人至少都扮演了1~2種以上的角色,這8種如下 : 收藏家:喜歡收集和組織事物,享受尋找稀有事物,尋寶等活動。 競爭者:喜歡遊戲和運動賽事,以全力以赴和獲勝為樂。 探索者:喜歡漫步,透過徒步旅行、公路旅行和其他探險活動,發現新的地方和從未見過的事物。 創造者:在創作中找到快樂,他們每天可以花上幾個小時塗鴨、繪圖、製作音樂、從事園藝等等。 說書人:想像力豐富,並能利用自己的想像力娛樂他人。他們喜歡寫作、舞蹈、戲劇和角色扮演等活動。 小丑:努力逗人發笑,可能會透過倒立、即興表演或只是搞些惡作劇來逗你發笑。 導演:喜歡計畫、組織和領導他人,能融入多種不同的角色和活動,從指導舞臺表演到管理公司,再到從事政治或社會宣傳工作。 動覺者:在身體的活動中找到樂趣,如雜技、體操和花式奔跑(free running) 我們可以想想自己最像哪種角色(可複選),並試著把自己當作這個角色來對待工作。如果你是「說書人」,可能代表你可以想辦法把枯燥的工作變成能發揮玩心的故事,譬如要寫一封制式的郵件,你可以改成有開頭、中間和結尾,也許還包括意想不到的轉折。 如果你是「創造者」,這意味著可以把填寫枯燥試算表的單調工作,變成帶有自我色彩、讓表單變成具有視覺吸引力的易懂圖表。 第二、支線任務: 加州大學研究顯示,當人們對某件事情感到好奇,能夠提升記憶力30%,甚至大腦會受到多巴胺的刺激,我們都知道多巴胺是快樂荷爾蒙之一。 簡單來說,激發人的好奇心,能感到更快樂。 那麼,我們該如何將好奇心融入生活?方法之一就是尋找「支線任務」(side quests)。在《薩爾達傳說》、《巫師》和《艾爾登法環》等電玩遊戲中,有幾十個支線任務等著我們去完成。這些支線任務並不影響遊戲的主線劇情,而是玩家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滿足「想知道」的慾望。 阿里說:「人生包含了一系列的支線任務」,所以每當他開始工作時,都會問問自己「今天的支線任務是什麼?」,藉此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第三、讓苦事有趣:阿里讀書時聽《魔戒》配樂,讓生物化學變得引人入勝。他問自己:「若很有趣是什麼模樣?」答案可能是音樂、挑戰,甚至像美國天才說書人馬修.迪克斯曾在麥當勞打工,日復一日的打工生活很是無趣,他自創燒烤醬日,會向顧客推銷燒烤醬,把單調工作變成好玩有挑戰的遊戲。 第四、實驗心態面對失敗:NASA工程師馬克.羅伯招募5萬人學寫程式, 第一組失敗會收到訊息 : 「您失敗了。請重新嘗試。」 第二組失敗則收到不同訊息 : 「您失敗了。失去了五分。現在還有一百九十五分。請再試一次。」第一組面對程式編寫題目時,平均嘗試了12次,成功率為68%;第二組平均只嘗試了5次,成功率為52%。 我覺得很像讀書,如果只是為了考試,簡直無聊透頂,但用實驗心態來看呢? 為了學會新知識,失敗才是正常的事,你要覺得好玩,才是持之以恆的最大動力。 結論:從今天開始,愛玩才會贏 阿里用六年賺3億台幣證明,「愛拚才會贏」已是過去式。 他的成功從0開始,靠的是愉悅心態:費曼用玩盤子贏得諾貝爾獎,阿里想告訴我們,愉悅不是成功的獎賞,而是成功的起點。科學證實,愛玩激發創意、提升效率,還能讓你更健康快樂。 這也讓我想到另一本書《黑馬思維》提到「微動力」的概念——即便理由微不足道,只要能支撐你開心做下去,就是成功的動力。遊戲化思維正是微動力的源泉。想想看,許多人最有幹勁的時候是讀幼稚園的時候,那時我們每天探索花園、爬樹、在商場奔跑,不是為了成績或履歷,而是單純享受玩樂。孩子為何專注?因為他們沉浸在遊戲中,自得其樂,越玩越有動力,直到沒電為止。長大後,這份動力卻每況愈下,因為我們被教導停止玩耍,開始苦拚。 誰說愛拼才會贏,好玩更重要。 阿里的成功,不只是因為他聰明或專業,而是因為他真的熱愛學習,還樂於分享。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找到自己的熱情,善用數位工具,就能把興趣變成事業,甚至影響全球! 無論你是想提升生產力、創業,還是達到財務自由,都可以從他的經驗中學到不少東西。 買好書做公益 您的購物回饋金將捐至展臂閱讀協會,就讓閱讀不僅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社會需要更多正向的力量。每季會將捐款金額公布在臉書、公益網站上 博客來購書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學習心理筆記習慣自我成長自我管理 0 FacebookTwitterLinkedinLINEEmail 鼠叔 我是鼠叔,喜歡研究各種反轉人生的方法。 如果你人生卡關、受夠了每天生活空轉、窮忙的🐹倉鼠人生 請訂閱、關注我,因為能幫助你成功,就會是我的成功。 previous post 《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投資專家是如何投資自己的錢? next post 寫一本「說話日記」讓對話更進階 You may also like 《自戀時代》讀後... 2025-03-07 寫一本「說話日記... 2025-03-07 《檯面下我是這樣... 2025-02-14 這方法讓99%的... 2025-02-08 有錢人在乎的和你... 2025-01-21 買借死策略:活用... 2025-01-15 幸福人生的關鍵《... 2025-01-14 「4+2R代謝飲... 2025-01-14 詐騙、洗腦退散!... 2025-01-13 社會不平等:為何...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