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所有文章閱讀筆記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告訴我的4堂人生必修課 by 鼠叔 2024-12-18 by 鼠叔 2024-12-18 59 🔍 前言第一課、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第二課、練習讓自己不知道第三課、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第四課、這也會過去因為很重要,所以要念三次 鼠辣觀點EP12|2024年必看的一本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最後一堂人生課 前言 說到人際關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哪種以前很好,但是吵架之後老死不相往來的人呢?先聊聊我自己的經驗,有個平時交情不錯的同事,因為一些事情衝突翻臉之後,從此以後「見到面就當作不認識,一律公事公辦」。 其實我內心也知道不應該這樣,至少要打個招呼,聊聊天,但我還是做不到,這個念頭一直放不下,腦袋會一直想到衝突的畫面,親身體會到,放下負面情緒未免也太困難了吧。 直到我看了一本書以後,學會了一句神奇的咒語,讓我現在遇到衝突、負面情緒就先唸三遍,很奇妙,一下子就恢復冷靜了。 今天介紹這本幫助我很大的書,叫做《我可能錯了》,作者叫做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瑞典語: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1961年8月16日—2022年1月17日),光是他的經歷就很特別。 比約恩出生瑞典,從小成績就很好,是個聰明的孩子,1985年,他取得了斯德哥爾摩商學院的學位,甚至還沒拿到畢業證書,公司就已經到學校裡招聘他了。 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並不喜歡上班,每天出門前都要在鏡子前,對自己說:「今天又要開始上班演戲囉!」內心想法是:「我不喜歡上班,想到工作,就讓我很焦慮。」工作一陣子又想:「我的工作是幫股東賺錢,可是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那些股東是誰很重要嗎?」 越想就感到焦慮,於是開始思考如何幫助自己。 在這個狀態下,他接觸了冥想,透過觀察自己的呼吸,調節自己,進行自我覺察。 在冥想的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真正的想法,於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另一條路。但在26歲時聽內心的聲音 : 「我要出家去修行」 去泰國森林修行派,過起了出家的生活。在那裡,他被授予「納提科」這個名字,意思是「在智慧中成長的人」。在泰國17年修行生涯,學到「不要相信自己每個念頭」,幫助他挺過還俗的憂鬱症,以及讓他學會接受罹患漸凍症,面對自己的最後一天。 他於2022年因漸凍症去世,這本書講述他生活中遇見的各種啟發,特別是有關於「煩惱」「執著」「心理痛苦」的見解。出家人也是人,當然也有七情六慾,也要面對人性的各種挑戰。 這本書看到一半,我以為會有很多宗教方面的解釋。 沒想到比約恩卻是用非常生活化的方法去講述,他如何面對以及處理自己遇到心理上的難關。 難怪這本書在瑞典非常受歡迎,在瑞典每30個人就有一個人看過這本書。在台灣博客來排行榜也是名列前茅,看來每個人都知道「寶寶心裡苦」卻都不曉得該怎麼辦? 原本我認為這是本平凡無奇的書,看完之後後勁極強,每當生活遇到衝突、心理覺得不舒服,近期都會想到這本書,以前我會推薦《被討厭的勇氣》,現在我首推這本《我可能錯了》 因為我們日常生活遇到的負面情緒、各種念頭,看過這本書,你完全可以用超級簡單的方法,去擺脫負面情緒,讓自己練習放下。 今天就來聊聊讀完這本《我可能錯了》,我從中學到的四堂課,以及最重要的那句咒語與使用方法。 第一課、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人生難免會有風暴襲來,而且是一場又一場,例如 : • 工作被主管指責、 • 和親近的人爆發衝突。 • 遇到生病或困境 • 心裡感到不公平 內心的負面念頭不自覺就會產生,就像一場暴風雨來襲。這時說什麼理性、冷靜都是多餘,你一定無法察覺內心真正的聲音。 比約恩說 : 我們可以在比較平靜的時刻,抓住機會練習學會放下念頭,等暴風雨來襲,我們內心可以安然度過這場危機。也就是我們在安然無事中學習「放下」,在暴風雨時想起。 「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這是大家都有一種超能力,可惜被遺忘了。 人只要用一定程度的懷疑與幽默感來看待自己的念頭,就會讓人更容易做自己,放下無謂的執著。如果不盲目相信你腦海中閃過的每一個念頭,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時,人會變得極其脆弱,毫無防備。「放不下的念頭」真的可以把人折磨到死。 在《忿恨的囚徒》提到,人因負面情緒,就像把自己關在一個籠子裡,用比約恩的說法,你是用自願的心理痛苦來折磨自己。 人類很有趣,我們大多數感受到的「心理痛苦」,都是自己的念頭造成的。 比約恩說這叫做「自願的心理痛苦」 常見的心理痛苦就是「應該」「受害者心態」,於是我們非常喜歡將一切怪罪於他人: 「要是我父母不一樣,要是同事不要對我這麼刻薄,要是政府能做出更好的決策。」 當感到「心理痛苦」指責別人是比較容易的,也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沒那麼脆弱。要想擺脫這樣的痛苦,就必須學會「放下」,不過要一個人放下念頭有多難,簡直難如登天。說到放下,連修行中僧人也很難做到。 有次他跟一個資深僧人聊天,不經意提到某個名字,這位僧人臉色大變,突然變得非常生氣,瘋狂抱怨起這個人,說他很久以前做過的錯事,以及一切是多麼不公平。 比約恩很喜歡講一個故事來比喻「放下之難」 有個男人喜歡挑戰高山,有次爬山爬到半山腰,天氣不好又下著雨,山路很窄,地面又濕又滑。 不小心踩空滑了一跤,就摔到懸崖邊緣。他伸出雙手,拚命地想抓住東西。奇蹟似的,他成功抓到一棵從岩壁橫向長出的小樹。 他就這樣掛在半空。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登山客手臂漸漸沒力,開始發抖。一旦鬆手,他會從高處墜落。 最後,他開始感到恐懼、無助,求助無門下向上帝問到 : 「哈囉?上帝?祢能聽到我說話嗎?我真的需要一點幫助,如果祢真的存在,能否幫幫我?」 過了一會兒,一個低沉帶威嚴的聲音從上空處傳來。 「我就是上帝。我可以幫你。但你必須完全按照我說的話去做。」 男子回答:「上帝啊,祢說什麼,我就做什麼!」 上帝說:「鬆手。」 這名男子想了幾秒鐘,然後說: 「呃……上面還有其他人可以和我談談嗎?」 比約恩意思是說 當人陷入某種頑固的信念時,就是這種感覺。根本不想放下這個念頭,因為我覺得它是對的。」 再來「放下」這件事只能對自己說,千萬建議別人。回到剛剛比約恩跟資深僧人聊天的故事,在這名僧人瘋狂抱怨下,比約恩隨口說了「這都22年前的事了,是不是該放下了」 事後他學了個教訓,永遠別叫一個暴怒的人「放下」 你絕對沒有好果子吃,也極少能達到預期的成效,自己都很難放下了,何況是建議別人? 第二課、練習讓自己不知道 書中引用「塞翁失馬」的故事,告訴我們為何要放下。 有個人叫做塞翁,有一天馬從馬廄裡逃走了,鄰居都趕來安慰塞翁,不要太難過。 塞翁回道 : 「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過了幾個月,這匹馬自己跑回來了,而且還帶回了一匹駿馬。鄰居們聽說這個事情之後,又紛紛跑到塞翁家來道賀。 塞翁回道 : 「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塞翁兒子很喜歡騎馬,有一天就騎著這匹新馬出外遊玩,結果一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下來跌斷了腿。鄰居們知道後,又趕來塞翁家,勸塞翁不要太傷心。 塞翁回道 : 「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過了不久,胡人大舉入侵,所有的青年男子都被徵調去當兵,因為胡人非常的剽悍,大部分的年輕男子都戰死沙場,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用當兵,反而因此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成語我們都很熟,其實傳達的就是「無常」二字。 為何我們要練習放下,因為我們常常會忘了無常。 放下念頭太難了,連出家人都幾乎不可能完全做到。人總是被七情六慾和「我」的執著困擾。 人天生就愛「負面壞消息」,這是一種本能! 假設我們總是堅持自己的每個念頭是正確的,這會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和人際關係? 永遠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大家應該都看過小熊維尼吧 有次小熊維尼和小豬經過兔子家門口, 小豬停下腳步說:「兔子真是博學多聞。」 小熊維尼停下腳步,轉身對小豬說:「是啊……也許,這就是他什麼都不懂的原因。」 人都有個缺點,認爲自己什麼都要知道,期待未來一切照自己所想發生。 期待萬事萬物符合自己所想的「應該不應該」 現實是「往往不會如你所願」 不過人為何這麼喜歡「什麼都知道」,因為我們需要預測未來。人類天生會記住負面情緒,尤其是痛苦和可怕的經歷。 我們能從過去的負面經驗想像未來,這幫助祖先在熱帶草原上存活下來與繁衍後代。不過我們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所產生的種種念頭,其實是假象、想像,是根據你的記憶和經歷而來的零星畫面。 什麼叫做心想事成,不就是未來發生的事情,符合人的期待嗎? 比約恩有次吃早餐,看到牛奶盒包裝寫了一行字,給他啟發。 「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 理解自己其實一無所知,就是一種智慧。少一點「我必須預先知道一切」,多一些「順其自然」。就能放下「期待」這種念頭。 第三課、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說到期待~ 我們與人相處,總會有討厭你跟你討厭的人。 可能會有某些人,他的所作所為你就是看不慣,或是你們有過衝突,要不就是得罪過你。另外也有人討厭,看到你就堵爛,所以可能會處處針對你。 哪怕是網路上,也總有酸民,不噴一下不會爽。 比約恩提到,有個僧人非常討厭他, 整整四年沒給比約恩好臉色看。 為此他感到很痛苦很討厭。 比約恩用的方法是:「 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 對啊,想想真的很有道理。別人只是做自己,是人自己腦補,期待別人要長成自己期望的樣子。 每個人都是不同個體,喜好不同,文化與思考都不同。不論你討厭與否,他們都不活在你大腦的世界裡。 所謂「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是排除掉自己喜好的念頭,仔細觀察別人本來的樣子。我們會產生不爽、討厭、抱怨的念頭,因為對方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期待嗎? 看到這段我就思考自己遇到人際關係的問題。 跟人衝突之後,對方不爽從此不相往來是他的選擇,但我可以選擇「喜歡你在這世界的樣子」,不強求你一定要跟我做好朋友、維持好關係。但我尊重你現在的樣子,你的選擇我都尊重。 不要強求你符合我內心的期待。 第四課、這也會過去 我們都知道生活中的許多困難,都是自己的念頭造成的。 但是還有一種狀況是「不可抗力」 例如生重病、親人離去,以及所有人都必須面對死亡。 比約恩自己遇到了「憂鬱症」「父親去世」「漸凍症」 一般人遇到這樣的狀況,必然會出現各種負面的念頭。 比約恩當然也不例外,經過長達17年的修行,讓他習慣不要隨便相信各種負面念頭,以及學會放下,此外還有一句話也帶給他面對的力量。 這句話刻在他送給老婆的婚戒,這是一段很不浪漫的字。 但這句話對他來說非常有意義,來自一個波斯國王的故事。 波斯有位非常英明的國王,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有個人想知道國王治國的秘密,經過千辛萬苦得到國王接見。這個人就問了國王:「你治理國家非常厲害,百姓都稱讚你,請問你有什麼秘訣嗎?」 國王摘下自己的戒指,遞給來訪的百姓,然後說:「你會在這枚戒指中找到我的祕密。」這個人將戒指的內側對著燈光一照,隨後就高聲念道:「這也會過去」 沒有什麼會持久,一切都是無常的,宇宙一切自有安排,始終如此。 當比約恩這樣想的時候,他發現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了。 人生可以無憾面對死亡。 最後比約恩用自己的生命經驗跟我們說 : 當我們再也不認為生命是理所當然的同時,會發生什麼事 當人真正了解到,我們是彼此的過客 沒什麼好不能放下的。 因為很重要,所以要念三次 在這本書我學到一句超好用的咒語。 我現在遇到任何衝突、想要抱怨或其他負面情緒。 先唸上這句咒語唸三次。 之前我們在「杏仁核是你成就非凡的關鍵」一集,提到可以唸「心經咒曰」讓人冷靜。 我實在是記不起來「心經咒曰」 但是唸三次這句神奇的咒語倒是很簡單。 這句咒語就是書名「我可能錯了」 方法也很簡單,首先不要相信你每個念頭,接著握緊拳頭再鬆開, 念三次「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因為很重要所以要唸三次。 想想「無常」「我什麼都不知道」「這都會過去」 放下似乎是可以練習的事情。 買好書做公益 您的購物回饋金將捐至展臂閱讀協會,就讓閱讀不僅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社會需要更多正向的力量。每季會將捐款金額公布在臉書、公益網站上 博客來購書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心理自我成長自我管理 0 FacebookTwitterLinkedinLINEEmail 鼠叔 我是鼠叔,喜歡研究各種反轉人生的方法。 如果你人生卡關、受夠了每天生活空轉、窮忙的🐹倉鼠人生 請訂閱、關注我,因為能幫助你成功,就會是我的成功。 previous post 金融界的原子彈是如何誕生的? 《兆億大戰下》 next post 30天後,幸福感爆棚!5000人證實「超感謝筆記」魔法 You may also like 《用心於不交易》... 2025-04-11 股票質壓元大證金... 2025-04-04 iphone語音... 2025-03-30 《反思筆記》從混... 2025-03-29 《一人創業思考法... 2025-03-28 《少年讀人類歷史... 2025-03-21 《做自己的生命設... 2025-03-19 有錢人的書櫃總有... 2025-03-15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 2025-03-14 學校不教,但《早...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