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生產力所有文章閱讀筆記 《生時間》再忙! 每天都先專注一件事。 by 鼠叔 2024-03-06 by 鼠叔 2024-03-06 492 🔍 為什麼要生時間精華雷射反省提振活力總結 : 生時間就像拍照 EP63|《生時間》再忙! 每天都先專注一件事。 你有沒有發現工作倦怠時,是因為整天常常會被事情追著跑,有些事情就像排山倒海而來,一直push你去做這些,好像永遠做都做不完。 然後另外一個狀況就是,有太多資訊、任務一直來,根本就無法專心,工作一整天頭昏腦脹,回家就只想放空休息。 近年有個很紅的動畫作品叫做咒術迴戰,裡面有個角色「五條悟」,他的能力很特別,叫做「無量空處」,必須要先展開一個領域,把敵人困在這個領域或空間裡面,然後他怎麼去擊敗敵人呢? 擊敗敵人的方式就是,這個領域內,所有的資訊會在一瞬間灌到你的大腦裡,讓你的大腦當機,這就是無量空處的原理,有沒有濃濃的既視感,是不是很像當你一打開行事曆,或者是電子郵件有滿滿的事情,一瞬間把你大腦給塞爆,這時候你就會覺得壓力非常的大。 所以有沒有辦法對抗「無量空處」? 其實是有的,就是要你展開所謂的簡易領域,也就是打開你自己的空間,去對抗對手的領域,那你就可以不會受到這個領域的影響。 為什麼要生時間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叫做《生時間》,它其實就有點類似開簡易領域,教你如何對抗資訊爆炸這種壓力,讓你學會把時間用在最有價值的事物上,避免你變成一隻瞎忙的倉鼠,滾輪跑太多,跑到自己燒起來了。 作者有兩位,傑克‧納普曾於Google任職10年, 約翰‧澤拉斯曾於YouTube和Google擔任設計師,曾經協助過gmail youtube還有google之類的服務,他們發現,一般你看到所謂時間管理的書籍,都怎樣跟你講呢? 都是要你提高生產力,或是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大多時候你看這些書,你都覺得這些人是不是超人啊? 大家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他們怎麼可以做這麼多的事情,《生時間》就是比較用一般人的角度,告訴我們,其實可以不用做那麼多事情,而是專注在我們覺得有價值的事物上。 兩位作者就提供了一個架構,那這個架構其實是有三個步驟、一個重點,這三個步驟分別是「精華」「雷射」「反省」,方法很簡單,人人都可以上手,我自己是應用在每天要寫的五年日記上,嘗試一陣子之後,發現有種「每天都在進步的感覺」,其實心理感覺很踏實,不再是過一天算一天,而是很明確知道自己每天的目標。 精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就是我們的時間,其實都被「預設值」給花掉了,什麼叫做預設值? 比如說一支安卓手機,他可能就已經內建灌好了chrome或者電子郵件的app。只要你設定好帳號,訊息就會自動傳給你,那你也養成無時無刻都想要看訊息的習慣,這就是我們已經被設定好的預設值。 生活的各個層面,其實都有預設值,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例如說一天上班八小時,這就是我們工作的預設值,實際上為了塞滿這八小時,你覺得你這八小時,都有可能是做最有價值的事情嗎? 為了要度過這空白的時間,就開始會塞一些有的沒有的雜事,譬如說開著毫無意義的會議,或者說,空檔時間沒事,你就開始上網,要不就是開始看訊息、電子郵件,或者是回覆它們。 可是老是做這些事情,對你的工作,有帶來真正的價值嗎? 其實可能沒有,大部分都只是在消耗你的時間而已。 所以生時間的第一個步驟,就是精華,也就是找尋你一天之中最重要的任務。 找尋什麼是對你來說是最有動力、最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的焦點,也許是可以讓你有滿足感,或者是你的興趣。 當你找到最重要的事情之後,你要做的,就是每天是事先決定好,使命必達的事情是什麼?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找最有價值的事情,可以試試看一個方法,用「刪除法找出最想做的事」, 準備一張紙寫下25件你想要做的事情,接著排出前五名,你可以用刪除法,刪掉不太重要或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如果不知道怎麼分類,你也可以參考「艾森豪矩陣」,將工作依照重要度與急迫性,分成四個種類。 「又急又重要」「不急但重要」「急但不重要」「不急也不重要」 這前五名的事情就是你優先想要完成的事,也就是你的精華工作事項,再來就是每天生時間去做最優先的一件事,完成一件後才能再做下一件,集中火力在你最想要完成的事情上。 雷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魔戒,電影中最關鍵的道具,就是魔戒。 魔戒的特色是什麼? 只要你是魔戒持有者,魔戒就會誘惑你,讓你忍不住的把它拿出來,在那邊把玩,甚至你會想要使用魔戒。 用久了又會影響到你的心智, 電影有個經典角色叫做「咕嚕」,原本是個哈比人,因為抵抗不了魔戒的誘惑,配戴魔戒太久後,被魔戒本身的負面力量,扭曲了身體和思想。其實你不覺得手機就很像魔戒嗎?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就算放在身上,你還是會忍不住想要用手機,所以第二個步驟叫雷射,意思就是要你不要分心,專注在你的精華。 對現代人來說,不要分心的最好方式,就是要避免手機造成的影響。 《原子時間》就有提到一個方式,就是當你今天要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建議你把手機放在抽屜裡,或者是你可以貼個便利貼,要不然就是把常用的社群媒體,全部都把它移到第二頁,或是第三頁之後,要不就是乾脆手機根本就不要安裝社群媒體。 只是這樣的方式太過極端,我自己也做不到,書中還有建議另外一個方法, 每天用完這些社群媒體之後,就直接登出,要用再登入就好,這樣也製造你使用的困難點,因為只要麻煩,你就會懶得用,就不會想一直去用。 另外除了避免分心之外,關於聚焦你的時間,就是用最短的時間去做你最重要的事, 因為人有個惰性,如果你的時間充裕,做事就會拖拖拉拉,而且時間拉長,結果或品質也不見得比較好, 所以你可以設定一個番茄鐘,或是準備計時器,固定一段時間一定要做完某件事,比如我今天要讀一本書,那就規定我半小時就讀完第一遍;那可能我寫讀書心得,規定兩個小時內要把它寫完等等。 反省 第三個步驟是反省,我覺得反省是這本書,最重要的部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老實說每天有反省一次已經偷笑了,那我覺得最好的時間其實就是睡覺前,確認今天訂好的計畫,你做的狀況是怎麼樣? 就是你有沒有生出時間? 如果沒有,你可能就要稍微檢討一下或反省一下,還有你做事的方法有沒有問題? 或者有沒有可以再進步的空間? 明天要改善的策略是什麼? 然後有沒有最感到成功或是感恩的時刻。 然後把你的反省做成紀錄,因為你作成紀錄,你才會深刻的去檢討,你到底做的是好是壞, 原子習慣有提到,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時間一長,累積出來的進步是非常巨大的,我怎麼知道,每天有沒有進步? 所以把它記錄下來,就是一個最好的方法。 生時間提到的方法,我覺得很像《與成功有約》以終為始的概念。 只不過是把你每天要做的事情,拆分成一天來檢視,也就是說你早上決定要做什麼事情,晚上就確定做的狀況怎麼樣,我們訂定長期計畫都可以拆分成「每天你要做什麼事情」,只要你確實完成每天要做的事情,你長期的計畫就可以達成。 這邊我想分享一個做法,我會訂每周六為「維修保養日」,這天的工作就是要去規劃、處理瑣事、家庭修繕等等的工作,我通常會在每個禮拜六的維修保養日,決定好我下個禮拜要做的一些事情,我會把它都先條列出來,然後我會把這些事情,按照優先順序排好。 比如說以做自媒體來說,寫作、錄音、剪輯還有社群媒體貼文,這都是我固定要做的事情, 接下來我就可以分配星期一到五,每天一定要做哪些事情。 平日個人的習慣是,睡前就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先決定好,然後反省今天要完成的事情,做的怎麼樣,並寫在我的五年日記上,做個紀錄,每個月在定期檢視整個月的狀況。 提振活力 最後一個重點就是提振活力,其實人的意志力、體力都有上限,所以一天不可能八小時,你都可以專注嘛。 一天有個兩到三小時能夠專注,就算運氣不錯了,可是如果今天身體狀況不好,你可能連兩個小時都抽不出來,比如說你昨天熬夜追劇,你今天一整天一定都會昏昏欲睡。 所以為了要維持你的活力,不妨可以模仿我們祖先,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然後每天大量的運動以及勞動,然後吃原型食物。 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我們的身體與大腦,其實並沒有隨著時代跟著演化,我們天生的設定就是為了要生存。我們的祖先沒有電燈,所以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狩獵與採集都吃原型食物,而且需要大量的勞動、運動,正是這樣的機制讓人類生存到現在。 那我們現在要怎麼模仿呢? 首先你一定要每天運動,因為要活就要動,每天至少要運動二十分鐘,去散步、快走都好, 然後再來,建議你要有負重或是重量訓練,有時候你不一定有時間,建議你可以做一些間歇運動,比如說像是之前,台灣也蠻流行tabata,利用短時間的爆發力運動,達到長時間運動的效果,也可以節省你的時間。 因為現在人下班可能都很忙,叫你你可以去跑個一兩個小時,不一定會有時間。 接著記得你要有充足的睡眠,吃健康的食物,特別是晚上點燈,盡量要避免藍光,因為藍光會讓身體以為還是白天,進而影響你的睡眠。所以晚上盡量就是不要使用會有藍光的3C物品,甚至連燈改開黃光,不要開白光,睡覺的臥室也最好盡量暗一點,這樣你才會有充足的睡眠。 總結 : 生時間就像拍照 《生時間》所說的「精華」「雷射」「反省」三大步驟,我覺得跟拍照還蠻像的,假設你今天想要拍ig美照,你是不是會去找個,想要拍的食物或者是自拍照,也許是找到風景以後,接著要聚焦、取景拍一張美照。 拍完以後,一定會去檢查拍得好不好或哪裡需要修圖。 所以我才覺得拍照的過程,也跟運用時間很像。 我們一般人的狀況是怎麼樣呢? 其實比較像是就像一個小孩不會拍照,就拿起手機就胡亂拍,拍完就算了,他也不知道拍的好不好?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你一天的時間,也是這樣過的啊。 早上起來,你可能就開始漫無目的滑著手機,然後去上班,到了公司才發現,今天有什麼事情被交辦要做,人家交辦什麼,你就做什麼,完全沒有一個今天的主軸。 然後接著就下班以後,因為覺得工作壓力很大、很累, 於是又開始滑手機或追劇,然後到睡覺為止,這就完成了一天。 是不是跟小孩子拿了手機亂拍照很像,你的時間管理也是像這樣的狀態,過一天算一天,然後完全不知道你這一天到底是怎麼樣過的。 所以這本《生時間》,真的不是要再跟你談生產力,也不是要跟你講說,你要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反而是找出,對你來說最有價值的事情。 《別把錢留到死》一書,提到人的一生是體驗的總和,如果每天都是一個體驗的話,那你好好把握你每天的體驗,這樣人生不是會過的比較有意義嗎? 在時間管理上,常常就會遇到兩種狀況,會讓你失去動力,要不就過勞變成燒起來的倉鼠。 第一個狀況就是你會塞爆行事曆,比如說你以十五分鐘或以半小時為單位,然後你就恨不得一天八小時,把所有的事情都排滿,可是這樣做,會把你自己累死,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比較重要的,而且你沒有想到其實人是有精力耗損的, 第二個狀況就是目標訂得太遙遠,「總有一天」要做。 我們都會訂長期目標,訂目標是沒有問題,可是問題是在於,因為人都有惰性。 如果你的截止時間太遠,你就會覺得啊,到時候再做就好,就是拖到最後,你才想要做,這就是人的惰性 所以生時間這個架構,其實我覺得就是讓我們掌握好,我們自己每一天,每天要做什麼事情你可以事先先去把它規劃好, 如果說要一句話來形容這本書,我會覺得是「每天生時間做一件有價值的事」。 如果你是個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過一天算一天的人,叫你要開始時間管理,提升生產力,說實在還蠻困難的。 生時間這個方法,我是很推薦給大家,當然每天不是只有做一件事,而是你優先順序排完之後,務必在最短時間去做完這件事,其餘的時間再去處理其他的事情。 最重要的就是,每天晚上睡前一定要檢討,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長期的進步給你帶來巨大的改變喔。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時間管理生產力 0 FacebookTwitterLinkedinLINEEmail 鼠叔 我是鼠叔,喜歡研究各種反轉人生的方法。 如果你人生卡關、受夠了每天生活空轉、窮忙的🐹倉鼠人生 請訂閱、關注我,因為能幫助你成功,就會是我的成功。 previous post 《點子都是偷來的》天下無原創,只有看不出來的模仿。 next post Netflix如何逆襲大鯨魚的致勝方案《訂閱經濟》 You may also like 《用心於不交易》... 2025-04-11 股票質壓元大證金... 2025-04-04 iphone語音... 2025-03-30 《反思筆記》從混... 2025-03-29 《一人創業思考法... 2025-03-28 《少年讀人類歷史... 2025-03-21 《做自己的生命設... 2025-03-19 有錢人的書櫃總有... 2025-03-15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 2025-03-14 學校不教,但《早...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