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所有文章職場工作自我成長閱讀筆記 《閉嘴的藝術》少說兩句能讓你更快樂 by 鼠叔 2024-05-11 by 鼠叔 2024-05-11 254 🔍 這本書在說什麼為什麼我想看這本書多話阻礙你的成長人的大腦不想聽閉嘴讓你更有創意對我的啟發 多聽少講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身體力行恐怕還是少數,多話對人帶來的壞處多多,當你有意識到閉上你的嘴,世界會就此大不同,書中從生理、心理去解釋閉嘴的好處,舉凡推特創辦人「傑克多西」、蘋果執行長庫克都奉行「沈默是金」的原則,究竟「閉嘴」有什麼特殊魔力呢? 是我們所有人都該學習的技巧。 EP82|《閉嘴的藝術》少說兩句,人生會更幸福美滿。 這本書在說什麼 多聽少講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身體力行恐怕還是少數,今天要介紹《閉嘴的藝術》這本書,副標題是「以退為進的刻意沉默,讓你趨吉避凶,家庭與事業如沐春風」,光看到副標題就令人感興趣了,工作與家庭難免會遇到問題,可是我們不是應該要學會如何與人溝通,怎麼聽起來「鼓吹我們要沉默是金」呢? 那這本書主要在講什麼呢?原來作者本意並非要大家不溝通,主要希望大家多聽少講,進行有目的性地溝通,這樣人生會更順遂、更幸福。 為什麼作者會這麼說呢? 寫這本書的動機,其實跟作者的人生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作者叫做丹.萊昂斯( Dan Lyons),他曾經擔任過記者、編劇、小說家,並且他認為自己是個喋喋不休的人,有次忍不住在臉書貼文,批評自家執行長,最後讓他丟掉高達八百萬美金的選擇權。他與老婆的關係,也在他「男男自語」下,也就是傳統大男人的說教、插嘴、長篇大論,樣樣都來。 沒感覺的人,可以看一下《烏龍派出所》大原所長是怎麼念兩津,這就是作者所謂的「男男自語」,結果夫妻關係降到谷底,進行了多次婚姻諮商。 最後為了改善他自己「言多必失」的症狀,他發現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說兩句。 這也促使他想寫這本《閉嘴的藝術》並告訴大家一件事。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我們都認識,那就是我們自己的嘴。 這是因為作者認為我們活在一個鼓勵多話、要求我們多話的世界裡。一般衡量成功的標準取決於,我們能吸引多少注意力 ! 例如: 擁有百萬個粉絲的KOL。 能拍出如病毒般傳播的影片。 在社群媒體發表長篇大論。 於是我們都被資訊給淹沒了,podcast、YouTube、社交媒體與聊天軟體、有線電視等,都是洪水的源頭。在《點子就要秀出來》說過一句話: 「在網路上,你不發聲就等於失聲。」 我們所有人都被鼓勵要多話,但人就是這樣,話夾子一開就不容易閉起來。 禍從口出,也就造成我們隨時隨地都能看到筆戰、吵架以及一大堆不必要的言語衝突。 為什麼我想看這本書 之前看過許多書籍都有探討人為何會有憂鬱、恐慌、憤怒或焦慮等負面情緒,比如.. 《你的大腦有點blue》說這是人類演化出保護自己的機制。 《被討厭的勇氣》說煩惱皆源自於人際關係; 《忿恨的囚徒》說生氣是因為不符合期待; 《被討厭的勇氣》與《忿恨的囚徒》都有提到一件事,本位主義的人往往也是負面情緒最強的人,不過這本書上,看到一個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新觀點… 多話是人焦慮的原因。 大家都以為「說話可以緩解焦慮」,或至少我們以為焦慮可以用說的給擺脫掉,或是藉由說話可以讓我們分心進而忘卻煩惱。 可是實際上,多話不但不能緩解焦慮,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你說得愈多,就會愈發焦慮。那是一種惡性循環,作者稱之為「焦慮之輪」。 焦慮的時候講的可不是什麼正面的話語,通常都會是… 抱怨現況; 講他人八卦; 沒有營養的話。 書中提到一篇名為〈偷聽幸福〉(Eavesdropping on Happiness)的報告,快樂的人只花一成的說話時間在閒聊上,最不快樂的那種人則花到近三成。另外這些焦慮的人往往又特別的「自我中心」,結果就把自己越搞越負面。 最近看Netflix版的《3體》(3 Body Problem),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 老年版的「葉文潔」被抓到審訊室,「程慬」問「葉文潔」為何要背叛人類,讓三體人來統治地球。 葉文潔講了一大堆理由… 認為人類需要砍掉重練,所以才要迎接三體人… 程慬聽了駁斥道 : 「我、我、我、我,誰給了你為所有人做決定的權利 ?」 這不就是《被討厭的勇氣》所提到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嗎? 這樣的人開頭喜歡說.. 我覺得… 我感覺… 你們對我… 這是一種叫做「I-Talk」的狀態。 心理學者將I-Talk看作一種診斷工具,一種某人身處於情緒痛苦中的指標。 想想你上一次歷經壓力或痛苦的時候,在想寫什麼? 這種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我是哪裡做錯了? 為什麼我好不起來? 為什麼你不喜歡我? 你陷在了「風暴中之『我』」這個隱喻的漩渦中。 書中提到,請你盡量稱呼自己使用… 第二或第三人稱; 自己的名字; 避免使用「我」。 就能讓自己閉上鳥嘴。 不信你可以做個實驗,當你要說話的時候,禁止說「我」看看, 個人測試結果發現「真的很難講話」、「會花比較多時間聆聽」, 這麼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自己陷入「自說自話的狀態」, 也不會老是想講一堆負面、沒有營養的閒聊,於人於己都毫無幫助。 多話阻礙你的成長 前面提到多話除了容易焦慮、陷入自我中心的風暴, 多話也會阻礙一個人的成長,這話要怎麼說呢? 維珍集團的董事長理查·布蘭森,曾被評鑑為最為之瘋狂的企業家, 其實在中學時期的布蘭森,曾因為閱讀障礙而中途輟學, 更因此飽受校園霸凌,此段經歷也成為布蘭森一段不願提起的回憶。 當年,布蘭森就是靠聽而不是靠讀完成學業的。 也因此布蘭森習慣當個傾聽者,他說: 沒有人能從聽自己說話的過程中學到任何東西。 對啊,多話的人常常陷入自說自話的狀態, 不信你可以觀察「多話的人」都講些什麼事, 不出意外大多都是重覆性極高的內容,例如: 過往的豐功偉業 人際關係 八卦 抱怨 大多數的內容只是人物、場景改變,本質上都在講一樣的事。 講了一大堆,只是講爽的,什麼事情也沒改變,於是就陷入瓶頸了。 如果我是多話的人,要如何破解呢? 除了前面提到盡量不要使用「第一人稱」之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寫「說話日記」,減重者會像寫減重日記一樣,寫下自己每天吃了什麼。想練習控管嘴巴的人也可以效法他們,每天睡前花點時間,回想自己今天有過哪些對話。 當中有多少對話是有意義的? 有沒有經常聆聽對方? 有沒有哪場對話是進行得很順利的? 如果有,那你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沒有,問題是出在哪裡? 更好的方法是像布蘭森習慣隨身帶著一本筆記本。記筆記可以強迫你專注在當下,你會聽見有人說了什麼,你會讓說話的人看到你有在聽他們說話,沒有心不在焉。 書中有提到一個不錯的練習方法… 當你的親子、朋友、同事在說話的時候,這時候不要記筆記,聽就對了。等他們講完了,寫下所有你記得的內容,或試著講一遍給對方聽。看你的版本跟原版差多少。這聽起來容易,但你記得的內容多半會比你預期的少。重複這種練習可以建立你的傾聽技巧。 透過紀錄別人與自己的對話,你不僅可以從別人的談話中學習,也經由反思回顧自己的對話,訓練讓自己說話更加簡潔、更加言之有物。而且你不知道的是,其實別人沒有很想聽你講,也記不住你所講的,你這麼多話是想講給誰聽? 人的大腦不想聽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很糟糕的傾聽者,只有大約只有10%的人有能力,進行有效的聆聽。其實人真的是很健忘,我們所聽到的內容能記得25%就偷笑了,有將近一半我們聽到的資訊,都會在八小時內被我們忘得乾乾淨淨。如果是那些金魚腦的人,可能左耳進右耳出,一轉眼就忘了,所以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實很難成為好的聆聽者。 因為人類的大腦動得太快了。人類每分鐘大約會說一百二十五個(英文)字,但我們的大腦可以每分鐘消化八百個字 所以我們可以專心一下子,然後就開始放空。我們會開始滑手機、看筆電,想東想西,或是等這個人終於講完他拉拉雜雜不知所云的內容,我們就得馬上思考該回應什麼話,避免講錯話,所以只能回答「恩、對、喔,沒錯」等字。 這是因為傾聽是一件很累的事,因為需要大量的專注力 ! 人類天生就愛分心,太過專心在遠古時代早就被獅子老虎吃掉了。所以這就告訴我們,當你開啟話閘子,殊不知對方根本就沒專心聽,大多時候只是你在自high罷了。 閉嘴讓你更有創意 推特的創辦人傑克.多西搞不好是世界上最有創意的商人,過去二十年間,他搞出兩間世界上最頂尖的科技公司。 首先是推特,現存重要性與影響力都最大的社交媒體。對大部分人來說,要是有這成就,這輩子就已經夠了,但在創立推特幾年後,他又共同創辦了Square,製造提供那些現今隨處可見、插在手機上的信用卡讀卡機,這兩家公司總市值一千億美元,即便是這兩家公司,也遠遠不能滿足多西不肯停歇的想像力。 他現正一頭栽進的比特幣與區塊鏈領域,他繼續尋找新的機會。 他是怎麼做到的? 多西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做個半小時的冥想,然後走一小時的路去上班, 走路期間,他通常保持靜默。 遇到非常想找點樂子的時候,他會找到世界上最偏僻的角落,然後花十天安安靜靜地冥想,進行所謂的「內觀」練習。 多西宣稱那是開啟他創意的鑰匙。 當然我們是不用做到這麼誇張,可是多西的策略卻是值得我們參考。 在《深度工作力》也有提到相同的方法,那就是散步… 散步時讓你喋喋不休的嘴巴有機會休息,這時人會進入「深度思考」的狀態, 許多創意、靈感只有這種時候才會出現。 我自己寫文章卡關的時候,也時常利用這個方法,但是除了散步之外,做家事、洗澡的效果也都差不多,真的會突然靈光一閃,就有新的想法。 不過這時候就產生一個衝突點了,不是有人說創意需要跟人腦力激盪,才會生的出來, 不說話是要怎麼腦力激盪? 像是《點子就要秀出來》說有一些好點子, 通常是一群人共同創造出來的,這些人組成一個生態系。 看書我最喜歡看衝突點了,腦力激盪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於需要大家集思廣意、分享意見的時候。 你想有個人非常多話,不停打斷別人的意見,要不就是自說自話,最慘的是搞成一言堂。 要不就是所有人各說各話,完全沒有交集點。 所以腦力激盪是需要大家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與想法,藉此激盪出創意的火花。 所以閉嘴與腦力激盪生創意,我認為沒啥衝突,是請你仔細想過要講什麼,再發言 ! 對我的啟發 美國百元紙鈔上的肖像,是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 22歲的富蘭克林就覺悟到「習慣」的重要性,於是歸納出自己要遵守的13項美德。 其中,第2條美德是「沉默慎言」,隨之的告誡是這樣: 非有益於他人或自己的話不說;閒聊能免則免。 這件事告訴我們,閉嘴這件事在偉人的美德排行榜高居第二位,富蘭克林相信,自律養成閉嘴的習慣,能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並在學識上愈加長進。所以從這本書上我學習到「閉嘴」的重要性。盡量避免毫無意義的閒聊,有事沒事閉上嘴乖乖聽別人講就是了。 另外書中提到「多話也會導致焦慮」,其實在《你的大腦有點blue》也有提到類似的概念,恐懼、焦慮、憤怒其實都源自於杏仁核,又叫做蜥蜴腦,這是讓遠古人類避開危險、遠離危險的重要器官,問題就出在於杏仁核更像是個太過敏感的感應器,有事沒事看到黑影就開槍。 可是相對與遠古時代,現代社會哪來這麼多危險,但是人類古老的蜥蜴腦卻依然正常發揮作用,相應而來的負面情緒就如影隨行困擾的現代人。所以想要抑制杏仁核,必須要讓你的理智作用,這本書告訴我們最好的方式就是… 1. 閉嘴 2. 停下動作 3. 深呼吸 4. 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 說實在是真的有用,除此之外,另外我常用的一招就是「寫下來 !」 有次我再幫忙川燙花椰菜,把菜心丟掉,被我老婆大罵「就我對你的了解,你就是懶得處理」,當下其實很火大,我是好心來幫忙的,有事不能好好講一定要用罵的嗎? 不過我選擇是「深呼吸」、「閉上鳥嘴」,站著給老婆罵,罵完之後我把這件事情寫在日記上, 捫心自問「我真的懶」,「還只是怕麻煩」,切個花椰菜有沒有更簡單、更有效率的方法。 上網一查還真的有,隔天照網路教的方法,再重新煮一次,大獲好評。 如果我選擇當下嗆回去,不僅家庭關係會陷入低氣壓,不知道要冷戰多久,而且對我自身也沒有成長,弄不好上班還會心神不寧。 近期看了蠻多在講要如何快樂、保持好情緒的書籍,方法不外乎寫感恩日記、保持正念、運動、冥想等等。 不過這本《閉嘴的藝術》提供給我另外一種思路,原來管好自己的嘴,說不定才是最簡單,立即有效的方式。 如果你有情緒上、人際關係上的困擾,《被討厭的勇氣》告訴我們「人的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你需要的是改變的勇氣」,那我推薦你先看看這本《閉嘴的藝術》。 在你做出改變之前,先學習如何閉上自己的嘴。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心理習慣自我成長自我管理 0 FacebookTwitterLinkedinLINEEmail 鼠叔 歡迎光臨倉鼠人生實驗室,我是鼠叔,一隻不想當倉鼠的倉鼠, 這是一個追求自我成長,持續學習,實驗各種成長方法的頻道。 美國文學家愛默生曾說過: 「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實驗,你嘗試的越多就做的越好」 每週我會分享各種新知、書評、影評、觀點與思維, 請大家跟鼠叔一起玩實驗,希望你嘗試的越多,生活就過的越好, 最後讓我們一起打造夢幻的第二人生吧。 previous post 居家超慢跑好用app推薦【Rumbo健身】 next post 《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成功的秘訣,從每天起床開始。 You may also like 翻轉人生靠走路,... 2024-09-18 《零股獲利術》一... 2024-09-14 工作疲於奔命嗎?... 2024-09-11 《花掉的錢都會自... 2024-09-07 《1分鐘終結慣性... 2024-09-04 財富自由靠買房?... 2024-08-28 越休息越累,三招... 2024-08-24 《自由書寫術》報... 2024-08-21 《青春正效應》如... 2024-08-17 天賦不是絕對,心... 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