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所有文章閱讀筆記 尋找「獨角獸」的六大策略 !《從0到1》是你投資或創業的必讀經典 by 鼠叔 2024-04-06 by 鼠叔 2024-04-06 334 EP72|投資「獨角獸公司」的六大策略 !《從0到1》是你投資或創業的必讀經典 說到Paypal會想到誰? 我自己想到的是伊隆.馬斯克,他曾任Paypal的CEO。 實際上1998年彼得.提爾以聯合創辦人的身分,創建了Paypal,而彼得.提爾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投資是「2014年借了50萬給了一位哈佛學生進行創業,拿了將近10.2%的股份」,這名哈佛學生就是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由此可見彼得.提爾在投資上具有獨到的眼光。 今天要介紹的書叫做《從0到1》,由作家布雷克·馬斯特,把彼得.提爾在史丹佛開創業課的筆記,整理成的一本書,整本書都在灌輸一個觀念… 「有什麼事情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但你卻覺得很重要的事情?」 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問題,不論你是正在創業,還是想創業,又或是投資想找未來會暴漲的新創企業,這句是時時刻刻要放在心中的一句話,就像是孫子兵法所提的「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翻成白話文就是「行軍作戰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戰,而用奇兵去出奇制勝。善於運用奇兵的人,其戰法的變化就像天地運行一樣無窮無盡,像江海一樣永不枯竭。」 以投資或創業來說,如果你都跟別人做一樣的事,了不起就是賺到與市場一樣的報酬;相對來說,不出「奇兵」,是要如何賺到超額報酬呢? 我認為AI興起之後,未來會是「人人都有機會創業與斜槓的時代」,講難聽點「全民斜槓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這本《從0到1》正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出奇致勝 !」的經典之作。 也因為是出奇兵,許多觀點不僅給我很大的啟發,而且根本就是顛覆想像,以下分享幾個彼得.提爾顛覆一般人想像的「奇兵」吧。 競爭是種破壞力 競爭是一種破壞的力量,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不是在教許多事情必須要競爭,才可以擠出新的東西或是有更好的創意嗎? 為什麼說競爭是一種破壞的力量? 今天如果在運動場上,良性競爭是沒有什麼問題。 可是如果陷入了惡性競爭,所有人的心思都是想著「我如何要把你幹掉」,心思不會放在創新,想的是我只要贏過你就好,競爭此時就變成是一種破壞的力量。 最好的例子就是微軟與Google,不論在搜尋引擎、瀏覽器或文書作業軟體上,兩邊互相競爭,誰也不讓誰,最後被蘋果後來居上,實際上他們大可不必這麼做,強強合作能創造雙贏。 作者提到當年他跟馬斯克的故事。 當年剛創辦paypal的時候,馬斯克的x.com就也是緊追在後。 兩間公司性質太相似了,都是主打電子支付。 所以Paypal工資就每週加班加100個小時,想辦法就是要幹掉x.com。 可是後來他跟馬斯克發現,如果花時間想著要如何把對方幹掉,在快速膨脹中金融泡沫之下,可能他們兩間公司都會撐不過景氣寒冬。 於是他們決定在2000年的3月攜手合作。 也就是說,除了競爭之外,還有一種方式叫強強合作。 最後他們兩間公司變成現在的paypal,然後度過了2000年的「網路dot-com泡沫。」 良性競爭是好事沒有錯,有時候企業為了要創新,其實是可以強強合作,然後打造一個獨佔的企業,這樣企業就不用花時間,一直在想與對方競爭, 而是想著如何繼續往前衝,發揮獨佔的優勢。 這就讓我想到2023年生成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到現在則是OpenAI、google等公司相繼推出各式各樣的AI,就拿前陣子google放出gemini,而後OpenAI就端出更加厲害的文字生影片的Sora AI。 回顧2000年,什麼公司都要冠上XXX.com,當時網路能獲利的模式還很稀少,於是泡沫爆掉後,只顧著競爭沒注意到生存的公司,就這麼陣亡了。 看到這裡我有種濃濃的既視感,與現在的狀況有著驚人相似之處。 如果按照本書的說法,其實強強合作可能更容易生存下去,因為玩AI是很燒錢的,每間公司都在軍備競賽,去爭搶輝達的硬體,實際上根本就還沒有獲利。萬一景氣來個反轉,還不知道誰能笑到最後? 找尋「未來」獨佔的公司 現在擺脫「競爭」才可以在未來取得「獨佔」,比較「紐約時報」與「推特」兩間公司,這兩間公司都有數千名員工。 推特2013年上市的市值可以達到241億美元,超過紐約時報的12倍。 不過你知道嗎? 2012年紐約時報的獲利高達1.33億美元,推特根本就在賠錢, 怎麼推特的市值會超過紐約時報這麼多呢? 其實答案就在市場預期「推特在未來10年能夠取得獨佔」,看好是未來的獲利能力。 一般來說,會用「未來產生現金流的能力」來評估一間新創產業,報紙壟斷的日子已經成過往雲煙,在未來「人手一機」,看報紙的人會越來越少。 果不其然到2024年的現在,每天有在看報紙的人還有誰呢? 你一定會問「如何找未來獨佔的公司?」 一家科技公司的價值,通常要在成立的10~15年之後才會出現。 大部分的新創產業,能撐過3年的已經是寥寥可數。 撐到5年、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公司,簡直是大海撈針,根本就是稀有動物。 所以這時你可以做個簡單的想像「這個事業10年後還在嗎?」 除此之外,每個獨佔事業其實都很獨特, 書中提出了以下四種獨佔事業常見的特點,幫助你去找尋這些稀有動物。 1.專利技術 這間公司有沒有獨特的專利技術,讓同業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要用比較具體的比喻,想要在技術上獨佔,你的技術至少要比現有的技術好10倍以上,否則都只能算是稍微改善。 像是Amazon在創業初期,提供的書就比其他書店多至少10倍,於是打趴了其他通路。 2.網路外部性 當越多人使用時,網路聲量就越高,網路上大者恆大 ! 我們使用FB、IG等社群媒體,最大的原因就是可以跟朋友互動,人天生就是喜歡分享,但往往都會使用最多人的服務或軟體。 這也導致擁有網路外部性的企業大者恆大,甚至擁有獨佔特性。 以社群媒體來說,當所有人都使用臉書,誰還會去用「google+」、「MySpace」。 我自己的解讀「流量就是正義」。 網路時代誰在網路上有巨大聲量,你的知名度就能蓋過你的同業或競爭對手。 另外擁有活絡的社群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這代表企業擁有死忠的粉絲,當粉絲發現問題,會第一時間討論並且回報;企業表現不佳也會力挺到底。 應該說現代企業絕對離不開網路,擁有極高的網路聲量、活絡的社群,絕對會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3.規模經濟 規模越大,就能夠「分攤掉龐大的固定成本」,產生獨佔特性。 像是航空業光是設備費用可能就動輒上千億,當用戶夠多時,便能夠將固定成本平均到每位用戶上,此時只要從每位用戶收取一點利潤就能蓋過成本; 這就如同前面提到AI軍備競賽的部分,購買這些高階伺服器非常燒錢,營運的費用也十分驚人,若能強強合作,擴大規模經濟,再找到生存之道的同時,先分攤成本比較容易活的長久。 4.品牌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Apple,這個品牌實在是太有名了,導致人們在購買3C產品時,果粉會第一時間只考慮蘋果的產品, 這便是用品牌強化獨佔定位的例子。 不過就算有品牌,也要有真的好用的產品,沒有企業能單靠品牌吃飯,沒有足夠好的產品,再大的企業都會倒, 曾經的Nokia、Yahoo、Motorola都是稱霸一時的王者,但也沒能靠品牌能一直輝煌下去。 獨佔企業還有個特點,他們通常是從「小的利基市場開始壟斷」,並非從一千億的市場去取得1%的市佔。 原因很簡單,一開始進入小市場比大市場容易得多。 新創事業最完美的目標市場「是針對一小群特定的人」,這些人幾乎沒有人服務他們。 像是臉書一開始針對的哈佛的同學,Amazon一開始專注在賣書。 若嘗試在太過龐大的市場中競爭,往往遭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競爭者, 透過龐大的資源或較低的價格與你競爭,導致你無法獲利,最慘的是連1%的市佔都拿不到。 當你順利壟斷利基市場之後,便可以慢慢擴大規模,往相似的市場邁進。 如Amazon在書籍取得良好成績後,開始在CD、錄影帶等最相似的產業著手,逐步擴展更多品項。 簡單來說,未來會在某個事業獨佔的企業或公司,現在也一定是獨佔某個市場,然後逐步去提高自己的專利技術,拉開與同業超過十倍的距離; 又或是每年在壟斷領域有一定聲量,且不斷擴大自己的規模,最終在未來變成該領域的第一品牌。 成功不是樂透彩 你覺得成功到底是因為運氣還是能力? 提出「一萬小時定律」知名作家 麥爾坎·葛拉威爾說: 「成功是沒有預料到的好運,還有隨機優勢的綜合結果。」 2022年搞笑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研究題目就是「從數學上解釋為什麼成功往往不是最有才華的人,而是最幸運的人」,結論是「想要成功,能力中上即可,真正影響最大的是運氣。」 作者想要反駁這個說法,他認為「成功不是樂透彩」,因為現代社會認為「成功往往需要靠運氣」,於是只找最有把握的事情,或者是挑比較容易成功的事情去做;或是避免風險,將雞蛋分散在不同的籃子裡,他將這樣的情形叫做「不確定的樂觀。」 簡單來說就是,我覺得未來會成功,但是我不確定怎麼做會成功。 於是投資你會多元化,以規避風險;考試追求科科滿級分,問題在於… 「你不確定未來做什麼會成功」 只好轉而追求樣樣都好,這麼做是風險最低的方式了。 1906年經濟學家帕雷托觀察到「義大利80%的土地掌握在20%的人手裡」,最具殺傷力的地震比所有小地震加起來的規模還要大上好幾倍。 這就是你聽到爛掉的「80-20法則」,也叫做「帕雷托法則」,但根據「帕雷托法則」佔你80%的獲利,往往集中在前20%的投資裡。 問題點就在如果分散投資,只能得到一般的報酬,根本無法脫穎而出,得到超額報酬。 人生與創業也是如此 ! 創業者不能把自己多元化,一個人不可能同時負責十幾家公司的營運; 一個人也不可能為了把人生多元化,同時留住幾十份可能性差不多的工作。 學校教的恰恰相反,教導我們要同質化,所有人上一樣的課、一樣的教材,用標準化去要求一個人, 但從未要我們用「帕雷托法則」去思考,集中火力在最有效益的事情上,錢要花在刀口上。 反而是在追求「樣樣都要好 !」 你喜歡做什麼不重要,只要做得好就行。 其實做什麼很重要,特別是找你個人「前20%獨佔的事情」更重要,這件事情會需要你「長期規劃」,至少你要有具體策略、目標去試錯。 找出屬於你的大絕招,而不是追求樣樣都好。 樣樣通就樣樣鬆,你總是要有個絕招可以定勝負吧! 也因此當你要創新的時候,對未來「不確定的樂觀」會阻礙你去開發大絕招。 成功其實不是樂透彩,是來自於所謂的長期規劃,找尋你獨佔的事情。 現在的世界太高估機率的重要性,因此忽略了「長期規劃去找絕招」的重要性。 仔細想想有些人是如何常常成功,如果成功是中樂透的話,應該中一次大獎就很強了, 怎麼會有人可以連續不斷的成功呢? 絕對是他有不為人知的絕招、方法,單用運氣解釋是說不通的。 書中還提到個,讓我覺得很衝突的觀點「不要太在乎最小可行性商品 !」 矽谷常說要先做「最小可行性商品」,也就是說你先打造出一個原型,傾聽顧客意見,再邊做邊改,先測試水溫與驗證概念。作者認為這就是一種「不確定的樂觀 !」 如果你一開始都是秉持著,「最小可行性商品」這個方向去做的話,顧客講什麼就改什麼,最後可能是四不像,也可能會違背你的初衷。 他就舉賈伯斯的例子,賈伯斯很堅持他的美學,還有他的設計,所以很多東西是絕不妥協,賈伯斯認為他的產品可以改變世界。 我的想法是「任何事情看似衝突,可能只是時間順序的問題」。新創事業初期一定要有自己的願景,先壟斷最小的利基市場,你一定是有某種堅持,自然而然會吸引到「喜歡你的人」。 但是隨著擴大規模與市場,勢必還是要聆聽顧客的聲音,邊做邊修改。 蘋果其實也開發非常多的東西,可是不好用就是不好用,就像過去賈伯斯非常堅持「小尺寸」的手機,認為方便手持才是王道。但這個觀點放到現在,恐怕應該沒幾個人可以接受吧。 找尋創新的框架 這本《從0到1》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提供一個「創新的框架」,不論你自己是要創業,還是投資要找新創, 以下六個策略你可以用來檢視看看。 第一、獨佔某個小型市場 第二、未來十年能繼續獨佔 第三、超過同業十倍的技術力 第四、擁有網路聲量與活絡的社群 第五、達到規模經濟 第六、品牌效應 我嘗試用這個框架來分析「特斯拉」,因為2023年底「特斯拉」財報爆炸,股價一瀉千里,跟輝達亮眼的股價表現來對照,實在是差別太大,所以我想用這個框架來分析「特斯拉」還有什麼理由,可以長期投資。 🁢 獨佔電動車市場 統計2023年電動車銷售數字 ▪ 特斯拉185萬輛 ▪ 比亞迪160萬輛(純電) 可以很明顯發現特斯拉並未獨佔電動車市場,比亞迪追得很緊, 特別是如果特斯拉沒有趕緊推出低價車款,電動車市佔被比亞迪追過也是遲早的事, 所以股價暴跌也是市場對於「未來估值」所投出的不信任票。 🁢 未來十年能繼續獨佔 既然電動車已經不可能獨佔了,特斯拉還有什麼利基是可以獨佔的呢? 儲能裝置 Powerwall 在環保意識抬頭下,使用綠電一定是世界趨勢,但綠電通常不太穩定,所以有個好用的儲能系統裝置是必要的。 特斯拉推出一個叫做「Powerwall」 的家用電池儲能系統,你可以想像就是在你家裝了一個行動電源,搭配電網與綠電,你可以在電價高峰時段用Powerwall供電,離峰時段充電,除了你自己可以省錢之外,也可以降低電網的負載。 FSD 系統的授權 全自動駕駛(FSD)系統未來如果能上線,特斯拉可能一舉轉型成軟體公司,靠訂閱與授權來賺錢,特別是跟「軟體」「AI」相關的業務,就像華為當年被懷疑在晶片植入後門,比亞迪是很難追特斯拉的,哪怕比亞迪也有相關的訂閱服務,但是絕對會有「資安」相關的疑慮。 Optimus 機器人 在少子化的未來,各行各業所欠缺的人力缺口,只會越來越大,問題是現在能實現商用的機器人屈指可數,Optimus 機器人是可能性之一,你現在可能在餐廳看到許多送餐機器人,但頂多送餐而已,還不算重大突破,真正能與人溝通,取代部分人力作業的機器人問世,想必在未來,大家比的不再是你開什麼車,換什麼手機,而是你家機器人的型號與功能!! 🁢 超過同業十倍的技術力 Dojo超級電腦 全自動駕駛(FSD)系統雖然還在Level 2自動駕駛階段。但不斷地軟體更新、Dojo超級電能的進展,特斯拉擁有業界最成熟的自動駕駛系統。倘若特斯拉靠Dojo大幅提升自駕分析所需的算力,其他車廠與其跟進,不如跟特斯拉談授權還比較快。 Dojo超級電腦除了訓練自駕車AI模型,同樣也能拿來訓練機器人, 而且依靠雲端運算已有前例,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貢獻亞馬遜(Amazon)70%稅前獲利,無論是自駕車還是機器人,Dojo超級電腦若成功上線,將開啟全新的潛在市場。 🁢 特斯拉擁有網路聲量與活絡的社群, 這大概是最無庸置疑的事情,馬斯克連推特都買下來了,再特斯拉造車成本不斷降低,達到規模經濟與品牌效應,大致上也沒有什麼疑慮。 以上是我用這樣簡單的架構去分析特斯拉,你可以依此類推去分析其他企業,找尋長期投資能帶給你超額報酬的好標的。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投資理財自我成長 0 FacebookTwitterLinkedinLINEEmail 鼠叔 我是鼠叔,喜歡研究各種反轉人生的方法。 如果你人生卡關、受夠了每天生活空轉、窮忙的🐹倉鼠人生 請訂閱、關注我,因為能幫助你成功,就會是我的成功。 previous post 《點子就要秀出來》教你如何在網路上發聲,創造影響力 next post 為何我們難以改變?《逆思維》解密,學會重新思考人生 You may also like 有錢人在乎的和你... 2025-01-21 買借死策略:活用... 2025-01-15 幸福人生的關鍵《... 2025-01-14 「4+2R代謝飲... 2025-01-14 詐騙、洗腦退散!... 2025-01-13 社會不平等:為何... 2025-01-13 你的存款為何總是... 2025-01-09 少吃多動減肥無效... 2025-01-03 一個專門研究變態... 2024-12-27 30天後,幸福感...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