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所有文章閱讀筆記 《窮爸爸富爸爸》讀後心得: 人生第一本理財雞湯書,十年之後再看的心得 by 鼠叔 2023-08-06 by 鼠叔 2023-08-06 1.8K 🔍 十年後再看本書的心得感想從這本書上學到的與該思考的是?投資理財書單❖總結 EP15《窮爸爸富爸爸》讀後心得:人生第一本理財雞湯書,十年之後再看的心得。 窮爸爸富爸爸是我的第一本理財書,想當年剛滿20歲去開了人生第一個證券戶,因為不懂什麼是投資,跑去書局東晃西晃,一眼就看到《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不得不說這書名取的好,讓人不自覺想要了解葫蘆裡賣什麼藥。 書中大概是說作者羅伯特・清崎出生於一個中產家庭,親生父親也就是「窮爸爸」,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每月卻要為繳帳單煩惱;相反他朋友的爸爸也就是「富爸爸」,並沒有什麼學歷,但生活卻十分富裕。 兩位爸爸的教法、觀念完全不同,窮爸爸跟台灣傳統的觀念一樣,認為好好讀書,進大公司找份好工作,努力工作到65歲退休,享受退休的福利;而富爸爸則認為好好學習財務知識,比好學位更重要,與其一生幫人工作,不如學會讓錢幫你工作。 說實在看到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很顛覆原本既有的觀念,我原本的觀念就跟窮爸爸一樣,認為要好好讀書,之後去科技業找份好工作,努力上班拚分紅(註1),之後就有機會提早退休。 不過看完這本書後有點被洗腦了,書中不斷提到窮爸爸與富爸爸的差異,讀後腦袋不停在打轉,一定會想傻傻地去工作怎麼可能財富自由,於是心中立下豪情壯志:我之後不是要當老闆就是投資人,誰要傻傻地去上班 不過回到現實面,這本書只有說明觀念,並沒有教你具體的做法,就算要創業當老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投資,但手頭上並沒有什麼錢,以前也不能買零股,能買的股票幾乎都集中在50塊以下,好死不死又遇到2008年金融海嘯,大賠出場之後就只能乖乖上班,老闆夢就漸漸被生活消磨掉了。 註1: 2008年以前科技業可以員工分紅配股,當年科技新貴的年代就是因為如果公司股價不錯,配股有可能領到超額報酬,不過這樣做是慷股東之慨,頗受爭議,2008年改成分紅費用化之後,許多科技業員工的分紅就大不如前。 十年後再看本書的心得感想 (1) 擁有資產二三事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對於資產的定義如下,與一般會計認定的資產負債有點不太一樣, -資產的定義就是「能把錢搬進你口袋的東西」 -負債的定義則是「把錢從你口袋取走的東西」 這個定義很好懂,例如汽車是生財工具的時候可以算是資產,如uber、外送等等,因為可以創造收入,但如果只是自駕使用就變成負債,開車不只是燃料要成本,還有各種保養、牌照稅、燃料稅等等費用需要支出,從收入的角度來看,錢進口袋就是資產,流出口袋就是負債。 不過實際上除了這個定義之外,我覺得還要考慮到總體經濟帶來的效應,比如說房地產究竟是資產還是負債,書中有意無意中提到沒有產生收入的房地產應該算作是負債,如果考量到總體經濟與貨幣政策,這個資產定義可能需要做點修正。 在台灣因為低利率的關係,房地產就有點微妙了,就算你只是自住,房價會隨時間逐年上漲,再來因為通貨膨脹的關係,你手上的現金實質購買力會不斷地下降, 現在一千萬的現金,在30年後也許只剩下現在五百萬的購買力,簡單來說通膨大於利率會造成, 今天的現金會比未來的現金值錢,而未來的債務會越來越不值錢 從這個角度去想資產,就不僅僅是能把錢搬進你口袋的東西,應該是投入一筆金錢,未來會保值甚至增值的東西,任何投資都是一樣,我們追求的會是長期能獲利的東西。 說到這裡,我是認為: 每個人的大腦既是資產也是負債 每個人身上都有最大的資產,一是時間,二是你的大腦,特別是大腦其實也很符合資產與負債的定義,當你花時間投資大腦,學習新技能與新知識,就能把錢搬進你的口袋;相反的,只是放任大腦貪圖享受,大腦這時就是把錢從你口袋取走的東西。 而且投資大腦還有一項特別的優勢,投資其他資產,如房地產、股票、基金等商品,你是必須承擔風險的,意思是說隨時都有可能會造成你的虧損,唯有投資你的大腦是穩賺不賠的,只要是你學會的技能或知識,哪怕你是忘了也不會造成你的虧損,只要你持續的累積投資大腦,大腦就像是訓練肌肉一樣可以越練越強的。 如果對於資產的投資有先後順序的話,我都會先建議: 投資大腦就是投資你最大的資產,其次再去投資其他的資產 (2) 工作的意義 直到十年後再看這本書,經過了人生一些歷練,我認為這本書最有具爭議性的部分就在於,不斷貶低「為別人工作」這件事,甚是提到工作只是試圖用暫時的方法來解決長期的問題,如果人們害怕沒有錢花,就立刻去找工作,然後賺到的錢,是恐懼感消除。 周而復始,讓我們陷入倉鼠人生,一直在進行所謂的「老鼠賽跑」。 但我一直思考這真的是「工作害的嗎」?我們工作的意義真的就只有為了消除沒錢的恐懼嗎? 我在《不離職創業》這本書上學到,工作本質上是將我們個人的技能轉換成服務提供給他人,也就是對他人提供價值。 如果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來運作,工作就是我們提供給他人的服務,也就是客戶。 將這個客戶委託的業務做好是我公司的信用保證,完成這個服務得到報酬就是我公司的營收。 所以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一段如下: “人一生中最大的陷阱就是沒錢的恐懼,會刺激我們努力的工作,當我們得到報酬時, 貪婪或慾望都開始讓我們去想所有錢能買到的東西。 這就形成一個模式,起床,上班,付錢,生活就是在無窮無盡的兩種感覺中奔忙,恐懼與貪婪, 給他們更多的錢,他們就會以更高的開支重複這個回圈,這就是所謂的老鼠賽跑。 把個人換成公司好像也沒有違和感, “公司經營中最大的陷阱就是沒營收的恐懼,會刺激公司努力創造業績,當我們得到營收時, 貪婪或慾望都開始讓公司去想如何能創造到更多營收。 這就形成一個模式,營運,收入,支出,公司經營就是在無窮無盡的兩種感覺中奔忙,恐懼與貪婪,給他們更多的錢, 他們就會以更高的開支重複這個回圈,這就是所謂的老鼠賽跑。 看出問題了嗎? 造成老鼠賽跑的狀態是想要比需要的多,支出比收入多,才會造成入不敷出。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 無知者是不自由的,因為他面對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 財務出現問題,並不是因為工作才造成你陷入倉鼠人生,而是你的無知所造成的,對自己的需要一無所知、對自己的夢想一無所知、對未來的規劃一無所知,只是被動的過日子,才是變成老鼠賽跑的原因,扯到工作覺得有點扯太遠了。 (3) 把你自己當作一間公司經營 書中提到人的一生大多是為了三個單位而工作,鮮少是擁有自己的事業,讓錢為你工作,這三個單位分別是「別人、政府、銀行」,我自己的見解如下: 第一項「為別人工作」 : 大部分人都是受薪階級,由你的雇主提供你工作並給付你薪資,不過就「為別人工作」來說,我認為跟創造自己的事業「為自己工作」或「讓錢為你工作」其實只是工作的不同面向,前面提到假如你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來經營的話,你所擁有的事業就是你個人的品牌,為別人工作就很像是 「你有固定的客戶(你任職的公司),就你所能提供的服務給你收入」, 你能力越強,客戶所能提供給你收入就會越多。 作者在另外一本書《窮爸爸富爸爸:有錢有理》提到的ESBI四象限,將工作分成四個象限: 受雇者: 在一間公司上班的員工,有上班才有收入。 自雇者: 具有一定專業能力,大多是中小企業老闆或是自由工作者,當你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 企業主: 將企業打成自動化、系統化的公司,身為企業主不用事必躬親,系統會自行運作。 投資者: 投資資產,資產產生收入,讓錢為你工作。 不過我認為受雇者與自雇者只是差別在客戶的數量,受雇者大多只有一個客戶(你任職的公司),而自雇者會有複數以上的客戶,所以先去「為別人工作」學習經驗,了解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多方嘗試之下邊工作邊創業,打造自己的事業去尋找更多的客戶,為你自己的公司創造更多收入。 第二項「為政府工作」 :政府會依法跟你徵收各種稅,來確保政府的運作 徵稅不論你是公司行號、個人,你所在地的政府都會依法跟你徵稅,這個概念就有點像是目前很夯的平台「訂閱制」,看Netflix要訂閱費、手機上網服務也是訂閱制,任何你使用的平台都會跟你收取定期的費用,除非你不用這個平台。 不過轉換到其他平台,你還是會遇到一樣的問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平台規則」,該支付平台費用就支付,剩下就是要學習各種合法的節稅方法,或是找專業人士協助。 第三項「為銀行工作」:如信用卡債、房貸等債務 當你跟銀行欠下債務,你工作的收入都必須給銀行清償債務,就好像幫銀行工作一樣,這麼說來好像跟銀行借錢是壞事不是好事,我認為是建立在債務是拿來買什麼東西之上,拿來買奢侈品,不管是分期付款還是欠下卡債,在你還清債務之前,嚴格來說這些東西應該算是銀行的,並不是你擁有的,你頂多擁有使用權罷了,一旦你繳不出卡債,糟糕的是這些奢侈品可能沒有什麼殘值,你想變賣來還債都還不了什麼錢。 相反的,如果拿來投資資產,資產具有保值或是增值性,只要在你還款能力或是承受風險範圍內,債務本身其實比較像是在開槓桿,或是像股票的選擇權。 就以房貸為例,當你買了間一千萬的房子,自備兩成頭期款,貸款八百萬,實際上你根本沒有這麼多現金,等過了五年房子漲到一千二百萬,如果你當初是用現金購買這棟房子,你的投資報酬率20%,但因為你用貸款的關係,你的頭期加上這五年的房貸,總共投入約450萬左右(20年房貸、利率2%試算),投資報酬率約45%,你可以用較少的金錢來去換取更多的報酬。 「為別人工作」、「為政府工作」、「為銀行工作」在書中的意思其實都是「為別人工作」,你沒有「為自己工作」也沒有「讓錢為你工作」,但是總結我自己的看法就是 先把你自己當作一間公司來經營,創造多種收入來源 去上班乍看之下是為別人工作,只不過是你只為單一客戶服務罷了,本質上你也是為了自己而工作。既然是一間公司,收入依靠單一客戶風險過高,自然而然就必須再去拓展更多業務、更多的客戶,想當然你也是會跟政府、銀行打交道,這點不論個人或是公司都是一樣的。 (4) 網路與AI加速了個人創業的過程 前面也也提到了ESBI四象限,不過我認為這四個象限根本不用分成四種,本質上的差異就在於你有沒有打造「一個系統或自動化流程」。 在左邊象限不論你是受薪階級,還是自由工作者或是中小企業老闆,收入是依靠你提供的服務或工作內容來獲得收入,如果你停止工作的話,收入也會跟著停止。 右邊象限收入來源是依靠系統或是自動化流程,書中提到的讓錢為你工作,實在是很容易誤解為不用工作就會有收入,打造系統後你還是要持續工作,只是你的工作變成是管理或監督系統的運作,舉例來說,企業主也還是要參與企業經營、長期策略,就算是全職投資者,也需要花時間去研究基本面、技術面等等資訊,該做的功課是一樣也不能少。 說到投資,如果你是整天盯盤殺進殺出,是不是跟自由工作者也是一樣,沒有工作的時候就沒有收入呢? 所以說我覺得真正的差異還是來自於你有沒有把事業系統化、自動化,說是四個象限我倒覺得是創業的流程,創業從單一客戶開始,漸漸客戶增加,公司規模做大需要增加人力,把工作自動化、系統化才能增進公司的效率,最後營收上軌道,開始轉投資其他項目。 不得不提的部分就是隨著網路時代興起,你不再是像過去創業一定要有個實業、龐大的資金才能創業,有的時候你只是有個概念,文案寫好就能去募資平台,例如FlyingV、嘖嘖募資等平台,向群眾募資創業,這等於是你事先有了客戶,才提供你的服務,。 再來是近期火熱的生成式AI,原本需要招募大量的人力來完成系統化、自動化等工作,我們可以依靠AI輕鬆完成自動化以及系統化,也就是說想要打造一個系統或者自動化流程在未來可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簡單來說,網路時代要增加客戶有許多方法,自媒體就是你最好的行銷平台,在你有客戶名單之後,工作要系統化、自動化,已經有許多網路服務或者是AI來協助你完成這些工作,而且這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比如說一名youtuber擁有一個頻道,其廣告分潤就可以養活他自己,他要做的工作就是拍片、剪片、行銷,當這名youtuber把每週要上的影片與行銷工作,用排程軟體安排好一個月的備份,這一個月有事外出取材或著休息,自動化排程依然會自己去工作,這名youtuber不用事必躬親也會有收入。 從這本書上學到的與該思考的是? 整本書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擁有資產」,好的資產就是能把錢搬進你口袋的東西,而且不僅能搬錢進你口袋,最好還是能自動化,讓錢幫你工作。 但盡信書不如無書,有些觀點時過境遷來看,我覺得還是頗有爭議, 工作只是試圖用暫時的方法來解決長期的問題 富人與窮人的差異,並不在於學歷 這些觀點我現在看來有點博取眼球的意味,就跟媒體喜歡用標題殺人法來譁眾取寵,當然這是本暢銷書,如果當成小說來看,本來就需要點調味料才夠味,當成個人投資理財啟蒙書還不錯,起碼引起你對投資理財的興趣,但是想在投資路上走得更遠,還要需要拜讀更多大師的真知灼見。 投資理財書單 以下是推薦常見的投資書單 : 《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5分鐘換一個有錢人的腦袋 《習慣致富》:成為有錢人,你不需要富爸爸,只需要富習慣 ❖總結 最後我想很多人應該都看過《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 不過我想問問大家,關於這本書的想法,你覺得對現實中具體產生幫助是哪一個部分? 如果你有什麼新的想法或是觀點,歡迎留言分享給大家喔。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投資理財閱讀筆記 1 FacebookTwitterLinkedinLINEEmail 鼠叔 歡迎光臨倉鼠人生實驗室,我是鼠叔,一隻不想當倉鼠的倉鼠, 這是一個追求自我成長,持續學習,實驗各種成長方法的頻道。 美國文學家愛默生曾說過: 「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實驗,你嘗試的越多就做的越好」 每週我會分享各種新知、書評、影評、觀點與思維, 請大家跟鼠叔一起玩實驗,希望你嘗試的越多,生活就過的越好, 最後讓我們一起打造夢幻的第二人生吧。 previous post 《鼠辣觀點》你有拖延症嗎? 請對未來的你說聲「對不起」!! next post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讀後心得: 提升生產力的最佳工作指南,幫助你從社畜進化成社虎! You may also like 投資開槓桿要是賠... 2024-11-09 影片音效出現,你... 2024-11-08 「一人公司」教你... 2024-11-06 窮人經濟學 : ... 2024-11-02 想法還停留在大腦... 2024-10-31 簡單到不可思議!... 2024-10-30 《我的職業是股東... 2024-10-26 《關於人生,我這... 2024-10-23 《不上班也有錢:... 2024-10-19 《一人創富》讀後... 2024-10-16